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08年7月重要天象预告

(2008-07-04 17:29:07)
标签:

it

four阿四

北缘星空

天文爱好者

天象预告

天文

科学

分类: 天文资讯

7月初 三星相聚

    本月可以说是今年观测火星的最后机会,在此之前,火星先是由双子座逆行至金牛座,然后一直顺行,7月份正到狮子座天区。作为春夜星座的代表星座,在盛夏时节,日落后不久狮子座就将出现在西方地空中,并很快落下。因此,留给我们观测火星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本月初火星与土星以及狮子座\a星(轩辕十四)的相聚,将为近期连续的精彩天象拉开序幕。
    火星在太阳系轨道由内至外排在第四,绕日公转周期约为687天。在与其他地外行星相比,火星公转周期最短,因此它相对于背景恒星的视运动,也就是行星的自行会比较明显。火星平均每天的自行大约为40\'。而土星的公转周期长达30年,它沿着黄到附近运行一周也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我们可以简单计算出土星每天的自行大约只有2\'左右。狮子座\a星轩辕十四是一颗恒星,与其它恒星的相对位置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因此本次三星相聚就好像是火星风尘仆仆地赶来与土星和轩辕十四相会。
    7月初,土星与轩辕十四的角距离大约在5\。左右。三颗星中土星最亮,目视星等约为0.8等,轩辕十四为1.4等,而红色的火星最暗,为1.6等。北京时间7月1日晚21时左右,也就是这三颗亮星落山之前,火星与轩辕十四的角距离最近,不到40\'。看上去,这两颗亮星之间也就间隔一个月面左右的距离。7月5日傍晚,三颗亮星将排列成一条直线,火星在其他两颗亮星中间,且与他们的角距离差不多都是2.5°。7月11日凌晨,火星将运行到土星附近与之相合,两星最近的角距离不到40′。但对于我国的观测者来说,此时它们都在地平线以下,无法观测。但10日和11日傍晚可以观测到火星和土星的时段,两者的角距离也都会在40′左右,使用放大倍率在50倍以下的望远镜和目镜组合,同样可以把它们收在同一市场中欣赏。
    如果你错过了观测本次“火土相合”的机会,那么它们下次再相聚,就要等到2010年7、8月了。但届时轩辕十四与它们的角距离会比较远,不过另外一个更亮的明星会出现在附近,那就是金星。

 

2008年7月重要天象预告
7月2日 水星西大距

    6月7日,水星下合日,这此期间附近它都很靠近太阳,不易观测。从6月下旬到7月上旬,水星逐渐运行到太阳的西侧,成为晨星,日出前出现在东方地平线附近。7月2日水星达到西大距,精确时间是在北京时间7月2日晚22时,与太阳的角距离为22°。但由于此时水星的赤纬比太阳低,因此在日出时水星的地平高度仅为13°,观测条件并不理想。
    7月初黎明前的东方低空中,除了0.5等左右的水星,还有几颗亮星此时出来凑热闹,给我们辨认水星增加了难度。其中包括0等星御夫座的五车二,1等星金牛座的毕宿五,它们分居水星的两侧。像是两个保镖呵护着柔弱的水星。如果你是在7月2日凌晨起来观测,则需要找一个东边没有遮挡,并无光污染的地方,水星大约在3点半升起(东经120度附近)。在此之后只有不到半个小时的观测时间,不久水星就会淹没在晨光之中。当天为农历五月二十九,月球的相位仅为2.4%,残月将会出现在水星左侧。

7月9日 木星冲日

    2008年木星主要在人马座的天区内运行,其中从5月9日起到9月8日为逆行。行星的逆行是该行星和地球绕日公转共同作用的结果。地外行星绕日公转周期都要比地球长,当二者都转到太阳同侧时,就会出现地球超越外行星的过程。这时对于地球上的观测者来说,会看到行星以与太阳在黄道上周年视运动相反的方向自行,这就是逆行。在地外行星逆行的中间时刻左右,就会发生太阳和该行星分别位于地球两侧,方向正好相反的情况,这也就是行星的冲日。
    本次木星冲日发生在7月9日,太阳落山后它将从东南方地平线上升起,亮度约-2.7等,整夜我们都可以观测到它。但由于木星冲日时间距离夏至太近,本来就昼长夜短。8日日落时刻为19时,从这时起至9日日出时刻4时54分之间,只有9个小时。而从天文昏影终到天文晨光始更是仅有短短5个小时左右。在此期间,木星上中天时的地平高度只有27°左右。由于地平高度越低的大气透明度越差,对观测效果的干扰也就越明显。因此这回的木星冲日,观测条件并不理想。
    使用天文望远镜观测木星,最需要关注木星的四颗明亮卫星:Io、Europa、Gallisto。由于木星强大的引力作用,这四颗卫星绕木的公转比较复杂。400年以前,伽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率先发现了它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