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中的文化差异
(2012-01-03 18:21:3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随笔 |
话说班里的中国妹妹,热恋中的人,烦恼也多。一有机会就跟我倾诉,姐姐,我好烦呀。
我就笑了,笑她身在福中不知福。男朋友对她多好呀,虽然不在同一城市,却天天早请示,晚汇报,电话不断。早晨起床来个电话,问早安。中午来个电话,问吃什么?下午晚上也都--总之每天电话相伴。他心中有她,且无时无刻。
男朋友夏天刚本科毕业,就找了一份好工作。圣诞前陪公司老板飞中国公干。人在中国,越洋电话也不断。一听说妹妹手机坏了,立马网购苹果一枚。妹妹在圣诞前夕收到礼物,喜滋滋的,却仍然烦恼,说他就会这些小殷情。可两个人真在一起,总是吵架。想分吧,看看他的这些好,又狠不下心。
妹妹是重庆人,爱吃辣。男朋友是浙江人,吃得清淡。饮食习惯不一样,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偶尔的妥协还将就,时间长了就不行。妹妹做饭,火锅上桌,他嫌味道难闻,让直接倒掉。有一次她想吃回锅肉,从亚超买回一包啤县豆瓣。他一看,黑乎乎的什么玩艺,顺手就扔进垃圾袋。妹妹就哭了,你口口声声说爱我,可我吃回锅肉的权利你都要剥夺!
他也不是不讲道理,解释说,我不反对你吃辣,可你为什么不买新鲜辣椒?那玩艺一看就不健康。我爱你,就得对你的健康负责。
妹妹还是个五香嘴,没事爱嗑瓜子,他也见不得,说那是鸟食,吃那个不文明。德国的超市里,瓜子确实当鸟食卖。于是妹妹只能躲着他,偷偷嗑,边嗑边流泪,觉得自己好委屈。
我原本以为,只有异族婚姻里,才会有这类生活习俗差异的矛盾。没想到同族婚恋里,这个问题也很严重。
其实,这一类矛盾也好解决。关健是,双方要理解并尊重对方的习俗,并且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记得老公第一次见我吃猪脚,也曾经吓得大惊失色,要我赶快扔掉。可那猪脚是我好不容易才买到的,怎么舍得?我说,德国不是民主自由国家么?怎么能让人连吃的自由都没有呢?他觉得有理,就不再反对,但却不让上桌,说那玩艺太丑陋,不宜放在餐桌上。
那以后很有一段日子,我都一个人在厨房吃饭。虽然没边吃边哭,也觉得委屈。我又不是旧社会的小媳妇,凭什么就因为吃的不同,就被剥夺上桌的权利?
就又愤起反抗。好在老公是个明理的人,凡事都能理性分析。最终我为那些“丑陋玩艺儿”,全都争取到上桌的权利。不过我也做了让步,鱼头上桌,眼睛珠子得先挖掉,否则老公有心理障碍,总觉得被那眼睛盯着,不自在。各退一步,便海阔天空。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格局:一家两制。餐桌上,一边是我的中餐,鸡爪爪鸭翅膀各色奇怪食物,香喷喷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另一边是他的面包黄油奶酪片,冷冰冰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亘古不变,甚是单调。饮食文化的差异,从最早的势不两立,早已变成夫妻间的嘻笑和戏谑:
亲爱的,你好可怜,怎么就喜欢吃这些廉价而又丑陋的东西。他一边说还一边摇头,满脸同情像面对非洲难民。
你才可怜,这么美味的佳肴不能享受!天天就只啃面包片。我真的对你深表同情。
这种矛盾,往小了说,是饮食习俗的不同,往大了说,也算一种文化差异。一旦化解,成为相互间的同情和爱怜,也就升华为一种温情。
我相信,只要是两个人在一起,无论同族,还是异族,都有矛盾。关健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处理好了,异族婚姻也能长久。处理不好,同族恋爱也会夭折。
我就笑了,笑她身在福中不知福。男朋友对她多好呀,虽然不在同一城市,却天天早请示,晚汇报,电话不断。早晨起床来个电话,问早安。中午来个电话,问吃什么?下午晚上也都--总之每天电话相伴。他心中有她,且无时无刻。
男朋友夏天刚本科毕业,就找了一份好工作。圣诞前陪公司老板飞中国公干。人在中国,越洋电话也不断。一听说妹妹手机坏了,立马网购苹果一枚。妹妹在圣诞前夕收到礼物,喜滋滋的,却仍然烦恼,说他就会这些小殷情。可两个人真在一起,总是吵架。想分吧,看看他的这些好,又狠不下心。
妹妹是重庆人,爱吃辣。男朋友是浙江人,吃得清淡。饮食习惯不一样,吃饭就成了大问题。偶尔的妥协还将就,时间长了就不行。妹妹做饭,火锅上桌,他嫌味道难闻,让直接倒掉。有一次她想吃回锅肉,从亚超买回一包啤县豆瓣。他一看,黑乎乎的什么玩艺,顺手就扔进垃圾袋。妹妹就哭了,你口口声声说爱我,可我吃回锅肉的权利你都要剥夺!
他也不是不讲道理,解释说,我不反对你吃辣,可你为什么不买新鲜辣椒?那玩艺一看就不健康。我爱你,就得对你的健康负责。
妹妹还是个五香嘴,没事爱嗑瓜子,他也见不得,说那是鸟食,吃那个不文明。德国的超市里,瓜子确实当鸟食卖。于是妹妹只能躲着他,偷偷嗑,边嗑边流泪,觉得自己好委屈。
我原本以为,只有异族婚姻里,才会有这类生活习俗差异的矛盾。没想到同族婚恋里,这个问题也很严重。
其实,这一类矛盾也好解决。关健是,双方要理解并尊重对方的习俗,并且要有一颗包容的心。
记得老公第一次见我吃猪脚,也曾经吓得大惊失色,要我赶快扔掉。可那猪脚是我好不容易才买到的,怎么舍得?我说,德国不是民主自由国家么?怎么能让人连吃的自由都没有呢?他觉得有理,就不再反对,但却不让上桌,说那玩艺太丑陋,不宜放在餐桌上。
那以后很有一段日子,我都一个人在厨房吃饭。虽然没边吃边哭,也觉得委屈。我又不是旧社会的小媳妇,凭什么就因为吃的不同,就被剥夺上桌的权利?
就又愤起反抗。好在老公是个明理的人,凡事都能理性分析。最终我为那些“丑陋玩艺儿”,全都争取到上桌的权利。不过我也做了让步,鱼头上桌,眼睛珠子得先挖掉,否则老公有心理障碍,总觉得被那眼睛盯着,不自在。各退一步,便海阔天空。于是就有了今天的格局:一家两制。餐桌上,一边是我的中餐,鸡爪爪鸭翅膀各色奇怪食物,香喷喷地你方唱罢我登场,好不热闹;另一边是他的面包黄油奶酪片,冷冰冰的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亘古不变,甚是单调。饮食文化的差异,从最早的势不两立,早已变成夫妻间的嘻笑和戏谑:
亲爱的,你好可怜,怎么就喜欢吃这些廉价而又丑陋的东西。他一边说还一边摇头,满脸同情像面对非洲难民。
你才可怜,这么美味的佳肴不能享受!天天就只啃面包片。我真的对你深表同情。
这种矛盾,往小了说,是饮食习俗的不同,往大了说,也算一种文化差异。一旦化解,成为相互间的同情和爱怜,也就升华为一种温情。
我相信,只要是两个人在一起,无论同族,还是异族,都有矛盾。关健是,如何处理这些矛盾?
处理好了,异族婚姻也能长久。处理不好,同族恋爱也会夭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