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西安熊猫佛坪汉中陕西大熊猫动物自然秦岭旅游 |
探寻佛坪的熊猫乐园
全世界只有中国有野生大熊猫。中国的野生大熊猫只有秦岭山区最容易看到,秦岭大熊猫分布密度最大的地区就在佛坪,110多只野生大熊猫在这里繁衍生息,尤其在佛坪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官庙、西河等缓冲区和核心区,平均每1.5平方公里就有1只大熊猫。

自驾线路:
西安—绕城高速—汉中/丈八沟出口上西汉高速—西汉高速150公里—大河坝/石泉出口—佛两公路27公里(佛坪县城方向)—西岔河乡—右转进入108国道16公里—佛坪县城—108国道22公里—大平峪景区—18公里—东河台—14公里—凉风垭—步行16公里—三官庙(大熊猫野外抢救中心)
总计:247公里
凉风垭—14公里—东台河——72公里——周至县马召镇—环山公路+西万路80公里—西安高新区
总计:单程166公里
线路提示:
1、佛两公路路况很好,弯道多但视线好,在佛两公路与108国道交接处有个制高点,可以看到秦岭峡谷;
2、108国道佛坪县城到西安界这段风景十分优美,自然保护区、景区众多,需细细游览;
3、108国道进入周至后弯道更多,路边滑坡塌方较多,尽量快速经过,不要在路上逗留,保证安全;周至境内有黑河源自然保护区、板房子林场、黑河水库等景点。
油料:
1、西汉高速的休息区有加油站;
2、佛坪县城有加油站;
3、环山公路有加油站。

佛坪: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地方
少 儿时代留下的美好记忆,让人在疲惫的工作生活之余慢慢的回忆品味。在我的记忆里,逛西安动物园(长乐路的动物园)是儿时最快乐的时光。记得当时最爱看熊 猫,她温顺、可爱、憨态可掬的样子吸引着我,每次看着熊猫吃竹子都不愿离开。记得在熊猫馆中有一只特别的大熊猫引人注目:这只熊猫和一般的大熊猫不一样, 原本是黑色的部位,变成了棕色,围栏上的标示牌写着:“棕熊猫”。
她就是科学记载中第一只棕白色大熊猫,名叫“丹丹”。1985年3月26日,科考队在佛坪境内发现了受伤严重,生命垂危的丹丹,通过治疗14岁的丹丹不但恢复了健康,还被送到了西安动物园让国内外的朋友参观。她的发现,打破了世界上大熊猫只有黑白色的记录,一时间成为轰动国内外的新闻,也让大熊猫的家园——佛坪县成为举世瞩目的焦点。
一个周末的清晨,带着儿时的记忆和对野生大熊猫的好奇,迎着晨曦从西安出发,穿越秦岭,向大山深处的佛坪进发。周末的西汉高速小轿车、大客车都从西安出发,开向汉中方向,看来周末到秦巴山区领略自然风光的西安人越来越多了。
在西汉高速行驶了一个多小时,到了“大河坝/石泉”出口。为了熊猫之旅能看到熊猫,在高速出口我们就急切的打探关于熊猫的一切信息。“你们看到过熊猫吗?”“哪能看到熊猫?”高速出口的收费员潇洒的向佛坪方向一指:“那边!”
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去,是与关中平原不同的另一番风光。这儿山高谷深,山上是满眼的翠绿,山谷是清澈的河水,道路两旁散落着零星的的农户。佛坪人在山水相依,树木茂密、氧含量极高的空气中生活,不能不说是一种福气。
秦岭大熊猫的密度是全国之最,在栖息地内平均每100平方公里就有大熊猫7.8只,而在大熊猫分布的中心地区———佛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三官庙、西河一带,约1.5平方公里有1只大熊猫,是所有自然保护区中大熊猫分布密度最高的地区。在这里遇见大熊猫的几率非常大。

秦岭:自然环境庇护大熊猫生存
在离县城8公 里的三教店村,我们遇到了几个做工程的人,就上去询问。做工程的包工头是个四川人,看到我们打听熊猫的消息,他一口浓重的四川口音说“四川人跑到陕西来才 看到个熊猫”。外省人都在佛坪都看到了大熊猫,就更加让我们景深百倍。车行驶在起伏不平的山路上,总感觉大熊猫会从哪个树丛里突然出现在眼前。
从西汉高速“大河坝”出口开始便是二级公路,一边是河一边是山。大河坝到佛坪县城,要先走佛两(佛坪县到石泉县两河镇)公路,再走108国道,全程路况都十分好,是从西安到佛坪县城最快捷、方便的选择。
在离佛两公路与108国道交汇处不到500米的地方,有一个制高点,路边修建了一个亭子,站在这里向山中望去,可以看到天然的山体因为河道的冲击,形成一个180度拐弯的大峡谷,景色壮阔大气。
一边看着沿途的风景,一边与同行的朋友讨论:中国那么多山,为什么只有陕、甘、川部分山区有大熊猫生存;秦岭从东到西蔓延1500多公里,为什么只有佛坪成为大熊猫生活的乐园?
其一,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地处秦岭中段南坡,正北面有海拔3071米的陕南第一峰兴隆岭与海拔3776米的秦岭主峰太白山跑马梁,这两道东西走向的山岭阻挡了北方的寒流,成为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天然屏障。其二,秦岭的地形北高南低,南方温暖潮湿的气流得以深入,形成了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这种山地寒温带气候,造就了良好的森林——竹林生态系统,让大熊猫食物充沛。其三,海拔1350米是农业生态系统的上限,限制了人类在中高山地区永久居住,从而保留了大熊猫最后的栖息地不被人类所打扰。(《秦岭大熊猫保护的关键在于保护大熊猫的冬居地》,作者雍严格)
正如我国著名的大熊猫研究专家雍严格说过的:“大熊猫需要的是一块良好的栖息地,一片茂密的竹林,一个安静的环境”。 秦岭独特的自然环境是形成大熊猫天然庇护所的重要因素,秦岭南麓腹地的佛坪大熊猫自然保护区,正好同时具备这三个因素。
既然佛坪有这么适宜熊猫生存的环境,就更加深了我们的好奇心。为了更快的寻找到熊猫,在长角坝乡停下车询问起来。一位年老的公路养护人热心的给我们介绍,沿着108国道向周至方向走,在东河台向左转有一条小路,路口写着“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字样,一直向里开,就可到达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我们对着不同的人又一次问了相同的问题:“那您见过熊猫吗?”“见过见过,咋能没见过呢…”
我们按照他的提示,果然找到了进保护区的路。这条路比108国道要窄的多,狭窄的道路、清澈的流水预示着它通向一个杳无人烟的室外桃园。大山深处的风将小鸟的叫声吹的很远,路边的树枝任何一点响动都会吸引我们的目光,遗漏细节就有可能遗漏大熊猫的踪影,我们就这样左顾右盼的走着,眼睛一刻钟都没有闲着。
车行驶到凉风垭就没有了公路,我们将车停了下来,坐在小溪旁。因为这里常年多风,所以叫做凉风垭。夏天的凉风垭非常惬意,风带着山川吹上来的清新,消解着夏天的暑气。人走累了,往凉风垭的石头上随便一坐,享受着清爽凉风的抚摸,身上的疲劳顿时没有了。我爬上凉风垭路边的观测塔上,站在高处眺望着周边的景致。现在正是西安一年中最热的时候,而这里迎面的风比得上任何写字楼里最强劲的冷气。
当地村民说,从凉风垭到三官庙这一段路将一直与这条小溪为伴,路途中不断在这条溪上穿来穿去,第21次跨过这条小溪时,三官庙保护站就到了。保护站有住宿的地方,可以静下心来探寻大熊猫的生活。“这里环境比较好,熊猫也很多,经常有专家教授过来考察,我还救过一只受伤的大熊猫呢!”他的眼中是抑制不住的自豪。
因为时间关系,我们没有徒步去三官庙的保护站,从凉风垭返回了。
人类:保护动物的自然家园
2000年9月7日,上午10时30分,这只科学记载中第一只棕白色大熊猫——丹丹与世长辞。29岁(相当于人类80高龄的老人)的丹丹从佛坪自然保护区“移居”到西安动物园近16个年头后,她被做成标本,重回故乡佛坪,让更多的人了解大熊猫,关心大自然。
往日的交通干线,现在成了景观大道。108国道、210国 道、江眉公路等翻越秦岭的公路,已经没有往日货运、客运车辆来来往往的热闹场面,成为人们感受自然的风景之路。随着公路网络的便捷、交通工具的发展,人类 对大自然的探索半径也不断扩大,这使得我们这些普通人也可以进入自然保护区感受最纯的自然。但在人类探索自然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侵害着野生动物的领地。动 物们被四通八达的公路、铁路网所隔离,生活在“孤岛”之中。尽管佛坪大小公路、村镇、保护区都有保护大熊猫、保护野生动物的标语,但真正的保护,却是要我 们每一个实际行动起来的。
本博客所有文章及图片均为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文字图片转载请与作者联系。
QQ:231756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