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寒山寺游记

标签:
杂谈 |
寒山寺山门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
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传说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来此主持,改名为寒山寺。至今有1500年的历史。南宋绍兴四年(1134年)僧法迁重建寺院。该寺曾多次毁于站火。现存殿宇多为清代重建。

寒山寺内古迹甚多,有张继诗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等。寒山寺建筑布局没有严格的中轴线,寺院布局也并非遵循左右均衡的原则,寺中处处皆院,错落相通。主要有大雄宝殿、藏经楼、钟楼、碑廊、枫江楼、霜钟阁等。


寒山寺的由来小故事: 相传,唐太宗贞观年间有两个年轻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们从小就是一对要好的朋友。长大后,寒山父母为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然而,姑娘却早已与拾得互生爱意。寒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决定成全拾得的婚事。






于是离开家乡,独自去苏州出家修行。后来拾得也知道了真象,便去苏州找到寒山,并与他一起皈依佛门。直到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见由他俩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