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中的勤俭节约
(2020-11-19 09:31:57)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认可度最高的美德之一,古诗文中蕴含着很多节俭的智慧,从耳熟能详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下面我们一起探寻下古诗文中的勤俭节约。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出于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指恬静以修善自身,俭朴以淳养品德。诸葛亮因为蜀国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没有那么多的时间教育自己的儿子诸葛瞻,写下《诫子书》给八岁的儿子,教育他要正直做人,今后要为国效力,做一个有用的人。传至今,对年轻人依然有很大的影响。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谚语,意思是从节俭到奢侈容易,从奢侈到节俭困难。出自司马光《训俭示康》。
“克勤于邦,克俭于家。”语出《尚书·大禹谟》。意谓能够辛勤地为国家效力,能够节俭持家。成语"克勤克俭"源于此,意思是既能勤劳,又能节俭。后也用作"勤俭建国,勤俭持家"。克:能够。邦:古代诸侯封国之称,后指国家。俭:节俭。
“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出自《宋史·范纯仁列传》。只有节俭可以使人廉洁奉公,只有宽容可以使人养成好的品德。
让我们继承古人美德,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自觉抵制浪费,自觉践行勤俭节约。
前一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解读——诚信篇
后一篇:我的第五次献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