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徐霞客是传扬丽江古城第一人

(2007-11-19 12:49:49)
标签:

人文/历史

 徐霞客是传扬丽江古城第一人

    1997年12月4日丽江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默默无闻的丽江古城一举成名后,旅游者接踵而来,旅游收入一路飚升,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示范点”、“中国最令人向往的十个小城市”之一、“地球上最值得去的一百个城市之一”、“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在一串串令人激动人心的荣耀面前,人们开始寻找它成名的理由和由来。问得最多的一个问题是:谁是传言丽江古城第一人?

   丽江古城的发展无法离开木氏土司470年来的统治策略。在“改土归流”以前,能踏进丽江的人物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大体上有三类人进入丽江,第一种为省级或行省派出的官员而到丽江巡视的,如元代李京(1251年――?),官至云南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大德五年(1301年)他到任云南。在丽江作诗《雪山歌》:“丽江雪山天下绝,积玉堆琼几千叠。”此诗为“最早有关丽江的诗篇”。又如明代的谢肇淛,乾隆《丽江府志略》收有他的《望雪山》诗云:“山行数百里,贸贸靡所届。迥上四盘坡,我马痛以惫。千峰绕翠屏,惊见玉龙挂。烂如白芙蓉,横从青天外。斜日正照耀,银宫起光怪。皓质亘四时,千秋复万代。”描写了谢肇淛进入丽江时天近黄昏,斜阳西下,走了一天人困马疲。忽然看到天外的玉龙雪山,灿如一朵洁白的芙蓉。假若不是亲见玉龙雪山,写不出这样生动贴切的诗行。巡边、处理各地的军政事务是各级官吏的职责,但涉足丽江者却不多,有作品能证明者更少。

 

第二种是名宦,往往是遭贬谪的官员,木氏对这类人大概是敬而远之。明代敖毓元,进士出身,成化二十二年(1486年)底被贬谪到云南任临西县(今维西县)县丞。他作有《谒北岳》诗可以证明到过丽江:“披榛到此观灵迹,满目寒光冷沁魂”,“黄堂谒罢同欢宴,独有孤臣暗怆魂”,感叹很深。

 

   第三类是名士。本省名士不少,即使距丽江很近,也少有人入界,但像张含被邀者仅为个别。张含(1479-1565年),保山人。张含与木公的交往见于他写的《雪山大夫传》、《万松堂记》等文,他的诗更证明到过丽江,与木公泛舟玉湖。其《忆旧游怀木雪山太守》诗云:“忆昨同船玉湖,夜筵歌酒属狂夫,摩霄野树凝霜露。……”木公亦有《忆禺翁昔游玉湖有感一绝》诗可以为证:“十年曾此共君乐,今日忆君何自愁。新制一双青雀舫,花时同载可能否?”

 

   此外如杨慎(1488-1559年)曾在嘉靖二十二年(公元1543年)为木公写《万松吟卷序》。木公也有《次蓝关记怀升庵韵二首》等,他们互相唱和,情深意浓。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杨慎为《木氏宦谱》写序,系统而简明地梳理了木氏世官业绩,是内地学者研究丽江历史不可多得的成果。但终未能亲履丽江,也就没有游记这类的文章了,更谈不上描写丽江古城的状况了。

 

   从以上曾到过丽江的名流来看,他们或是作诗作赋,或是进行一些文书上的交流,但从内容来看,基本上没有涉及到丽江古城的情况。而从丽江古城的发展来看,明代中期已具备了一定的规模。

 

   崇祯十二年(1639年)徐霞客踏入丽江,以地理学家、旅游家的眼光审视了丽江古城,发现了它与众不同之处。水是丽江古城的一大特点:“云幕其顶,云气郁勃”的玉龙雪山是丽江的水库,使整个坝子有着非常丰富的水资源。“象鼻水从桥南下,合中海之水而东泄于东桥,象鼻之水,土人名为玉河云。”“桥”指万字桥,象鼻即为今天的象山,象鼻水就是今天的黑龙潭了。从黑龙潭流出的水,人们就叫作玉河,即为今天古城中河,是古城水系的主体。“路北即万字桥水萦流而东,水北即象眠山至此南尽。”发源于城北象山脚下的玉河水流到今玉龙桥下,分为西河、中河进入城中。西河流经木府门前,但由于徐霞客没有机会经过,就没有对它记载。中河就是他不断提及的水系了。两河又分成无数股支流,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主街傍河、小巷临渠”的特色。徐霞客通过考察,已很清晰地看到丽江古城的水系构成。这是纳西族先民利用了独特的地势,因利导势,用水把整个古城盘活起来,正是这一特点,使丽江古城既有山城之貌,又有水乡之容,后来被誉为“高原姑苏”、“东方威尼斯”。

 

   徐霞客对丽江古城的地理和建筑也有不少宏观的介绍。丽江古城“后倚”雪山,“前拱”文笔(山),东北处有象眠山,山前又有“独小”的“黄蜂”,就是今天的狮子山了。此山“俗称天生寨”,而“郡署踞其南,东向临玉水”。徐霞客说木氏居住在此已经有二千多年了。“历象眠山之西南垂,居庐骈集,萦坡带谷,是为丽江郡所托矣。”在木府的周围,建有不少的瓦房,一户挨着一户,远远望去,成“萦坡带谷”之景象。这说明了当时丽江古城已发展到一定规模。而就木府,徐霞客作了这样的评述:“宫室之丽,拟于王者”,诚然他所说的不是对单个建筑的评价,而是对一个规模不小、建筑水平又高的建筑群的评价。徐霞客又说:“闻其内楼阁极盛,多僭制,故不于此见客云。”

 

   丽江古城的建造年代约在宋元之际,当初只是易货的场所。到明代,随着木氏土司的经营,形成了今天古城的布局。徐霞客对丽江地理位置、水系及大体建筑布局作了较详细的描写,这是第一次最详细地描写丽江古城。今天沿着徐霞客行进路线,300余年来古城水系依旧,石桥屹立,城阙如此!

 

   此后,进入丽江的中外名流不断,最值得一提的是美国人洛克,俄国人顾彼得,他们的著作中对丽江也有较详细的描写。但是在徐霞客之前,文献古籍中几无对丽江古城作过如此详细地记载。即使在明代刘文征撰的《滇志》中也没有提及。丽江随着《徐霞客游记》的传抄、流传和研究而不断流播四方。因此说,徐霞客是传扬丽江古城第一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