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赫伯特·里德艺术美真谛 |
分类: 郁葱随笔 |
有关“艺术真谛”的100个话题
□郁葱
8、艺术与美学:艺术就是表现。美的特质,就是通过一定形式传达感受。
35、艺术与人本主义:艺术家不是变成功利社会的奴仆,就是变成自己的主人。他提出的问题是一位善良的、让人喜爱的、美好自由的艺术家,能否创造出与宗教艺术的伟大相媲美的作品。
50、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理性的哲学和激情的诗句/一同放射光芒//把心灵的轴心人的轴心移到太阳深处/人类面对浪漫的幻想/上帝死了,那道光线仍在/而谁能将天堂中那近乎永恒的光线折断?//让我们感谢那钟声/那钟声,使所有的声音
/再没有声响!
52、意大利艺术大师的素描:其中包含着比情感魅力更丰富的东西。素描是艺术家留给我们的最清晰的手迹。
53、理性艺术: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顺序来排列达"芬奇、拉斐尔和米开朗基罗这些著名的艺术家呢?这有赖于我们当时的艺术感觉。现代艺术尽管浪漫主义盛行,但也出现了更多用理性表现自我感知的艺术家。
54、现实主义:我们称之为现实主义的那种艺术,是致力于再现事物表象的写实艺术。它不是真实的。
55、模仿与再现:这是一切艺术的最初阶段。
56、自然主义:对佛兰德斯绘画传统的界定。表现的大多是虚构的理想。我们要说的是文学上的自然主义,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是一种反现实主义的思潮和创作方法。发源于法国,尔后,相继在英、德、比利时、意大利、挪威等国流行。文学中的自然主义倾向,早在福楼拜、莫泊桑的作品中就已出现,而在龚古尔兄弟、都德的作品中表现最为鲜明突出,但他们都没有提出具体的完整的理论。文艺批评家泰纳是自然主义理论的倡导者。1858年,他首次阐述了自然主义的含义:文学上的自然主义,就是根据作家对现实的观察按照科学的方法对生活做符合实际的描写。泰纳主张运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解释文艺现象,认为精神科学与自然科学一样,应当用类似的方法予以研究。左拉继泰纳之后,成为自然主义理论的归纳者和鼓吹者,在《自然主义小说家》一文中他说:“这里不要夸张,也不要强调,只要事实,值得称赞的或值得贬黜的事实。作者不是一位道德家,而是一位解剖家,他只要说出他在人类的尸体里面发现了什么就够了。”因此,左拉把自然主义小说的特点归纳为:“生活的正确的重现,排除一切小说性的成份”,并且“不能出现伟大的人物形象。”
57、鲁本斯:看到了鲁本斯的油画作品《卸下圣体》和他晚年以他的年轻妻子为模特所绘的《圣女切奇利亚》,那的确是天才的、震撼的、圣灵的。
58、埃尔"格列柯:与鲁本斯齐名的画家。精深、博大、悲剧色彩、宗教情感的深度。他有着悲剧色彩的世界观,他的《奥格伯爵的葬礼》集他的创作观念之大成。
59、巴洛克和罗可可艺术:巴洛克艺术是继文艺复兴之后出现的,而罗可可艺术出现于1715年至1720年之间。
60、巴洛克艺术的定义:巴洛克风格的艺术自然、动荡、色彩、动感、激情、不稳定性、戏剧气氛、空间张力,它是世俗与宗教的产物。生机勃勃、强烈奔放,奇特玄妙,大气磅礴,充满阳刚之气,注重大手笔的表现的特征,同时洋溢着庄严高贵、豪华壮观的气韵。巴洛克时期工艺美术在西方工艺美术史中承前启后,他是罗可可风格的一个声势浩大的前奏,是向欧洲近代工艺美术过渡的标志。它表现的是对优雅和谐的古典艺术的形式的对立,追求标新立异的表现。注重外在形式的表现,强调形式上的多变和气氛的渲染,忽略内容的深入刻画和细腻的表现。其主要成就主要体现于作品充满韵律和空间以及立体的丰富变化的效果,充满强烈的动势和生命力。
61、罗可可艺术的定义:罗可可艺术的特点是具有纤细、轻盈、华丽、浪漫、艳情主义。18世纪的欧洲普遍受东方艺术的强烈冲击,因此这种艺术体现了女权的高涨,注重繁缛精致,纤细秀美的效果,也洋溢着东方特别是中国的情调,在欧洲,罗可可风格又成为“中国装饰”。他是纯粹的宫廷艺术,带有享乐主义色彩,呈现阴柔之韵和矫揉造作的气质,但精湛的工艺技巧是前所未有的。丰富多变、曲线不对称、不均衡,甚至带有反秩序、反常规倾向的装饰构成,给人以动感的视觉冲击力。
62、罗可可艺术的本质:(略)。但有一句话要引用在这里:“有两种方式可以使艺术品摆脱常态,一种是古典艺术的方式,即理想主义的方式。另一种是幻想方式,两者都能给人以审美快感。偏爱其中的一种方式与特定的个人气质有关。——读到了戈雅的《春》,美好绝伦。
63、风景画:这是一段专门的历史,从本质上说,风景画是一种浪漫主义艺术。许多风景画家都是诗人。
64、英国艺术传统:顺从自然而不是抵御、对抗或者征服自然,这是英国艺术传统的奥秘所在。英国艺术是舒适安逸的产物。
65、庚斯博罗:他的画给人愉悦,是那种绵绵不断的情感。他的《安德鲁斯先生和他的太太》极端抒情。
66、布莱克:诗人、画家,一位神秘主义者。“自然没有轮廓,而想像力则有。”这是他的名言。最能代表他创作高度的是《圣经插画》。
67、透纳:后无来者的英国绘画巨匠。印象派之父,他的油画展现了人类最高的智力,极富诗意。他的《明月》、《暴风雪中的汽船》、《搁浅的船只》、《阿巴诺湖》等散发着他的天才和智慧。
68、艺术与自然:自然是可视的表象世界。如果艺术家与自然共享一种情绪和思想,那么就接近了美的本质。
69、康斯太布尔:康斯太布尔把光看作是艺术的灵魂和工具,他说真正的审美趣味不应该掺杂任何水分。
70、德拉克洛瓦:唯一能与他相提并论的是拜伦。他受到拜伦的影响,但在思想深度上超越了拜伦。他的气质由“多疑、礼貌、时髦、热情、武断、善良和温柔等天才人物通常具备的特质混合而成。”最伟大的浪漫。请读他的《自由引导人民》,怎样评价这幅杰出的作品都不过分。还有他的《第厄普之海滨》和《花园中倾倒的花篮》,无与伦比。
71、印象派画家:印象派画家在绘画中利用光影的层次或者不同量的黑色颜料表现出客观的立体感、深度、三维度,用光与色描绘自然大体概括了印象派艺术的基本特征。根据“物体的色彩是由光的照射而产生,物体的固有色是不存在的”这一最新的光学理论,印象派画家认为,景物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有不同的颜色,力求真实地刻画自然,直接描绘阳光下的风景和日常生活,摒弃16世纪以来狭隘的褐色调。印象派的代表画家有马奈、莫奈、雷诺阿、德加、西斯莱、毕沙罗等。印象派之后,塞尚、高更和凡"高都认为绘画不能仅像印象主义那样去模仿自然光中的客观世界,而应该更多地表现画家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感受,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后印象主义”三剑客。此后,现代主义的艺术潮流层出不穷,世界艺术形式的变革自此开始。由于莫奈所绘的一幅海景题名为《日出"印象》,“印象派”由此诞生。
72、雷阿诺:人体艺术大师。生于1841年。一生过着安静、隐居的生活,喜爱花园、女性和自己的家人。他的绘画中具有日常生活的所有特征。《浴女》和《梳发的少女》是经典中的经典。
73、塞尚:有一天,塞尚对弗拉德说:“您要知道,在自然面前我变得更清醒明澈了,不幸的是,我难以表现出酝酿在我感官中的感觉强度,也表现不出那种丰富宏丽的使自然充满活力的色彩,我懊悔自己已经这么大的年龄了,不能把自己的许多感觉和思想表现出来是多么可悲的事情。看看那片云彩吧,我真的想把它画出来。但我不行了。莫奈还可以,他血气方刚。”这段话使我们看到了塞尚的全貌:谦虚的态度(他只是在人面前桀骜不驯,但在自然面前恰恰相反)、极大的耐心(他经常为了画一幅肖像画要求对方变换上百次坐姿),他在给艺术家的最高职能下尝试性的结论(在自然面前我变得更清醒明澈了)。
74、凡"高:当他还活着的时候,一共只卖出过1幅画。凡"高与自己的胞弟有过许多通信,如若出版一本凡"高书信集,会成为当代文学史上最感人肺腑的作品之一。它是画家一生的真实写照,这里没有描写天国的宁静,只是记述了画家狂乱和无助的一生——在一个冷酷无情的世界里,一位天才发疯和自杀的过程。这是一部充满郁悒和绝望的记录,但字里行间却表现出无穷的忍耐力和永恒的艺术之美,放射出伟大之上的伟大。
凡高一生留下了丰富的作品,直到去世之后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这些作品突出地追求自我精神的表现,一切形式都在激烈的精神支配下跳跃和扭动。《播种者》、《午后小憩》,阳光照耀下的市镇、田野、花朵、河流、农舍和教堂,使他禁不住一遍又一遍地高喊:“明亮一些,再明亮一些!”他是继伦勃朗之后荷兰最伟大的具有世界性影响的画家。1890年10月27日,在同医生发生争吵之后,突然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75、高更:象征派创始人。高更早期作品追求形式的简化,具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和装饰效果,作品用线条和强烈的色块组成,后来逐渐放弃写实画法。晚年远涉重洋到南太平洋上的一个岛上去生活和画画,直到去世。他自己曾开诚布公地说:“不管我走到哪里,我都需要酝酿一段时间,这样,我才能悟出植物与树木的精华所在——即整个自然的精华。总之,自然往往不会被人轻易地理解,也永远不会被人轻易地征服。”人们难以在高更身上见到任何自卑感,他拥有一位画家对于自然所应有的态度。我们不妨读一段他的诗句:
“为艺术而艺术,这有何妨?
为生活而艺术,这有何妨?
为愉悦而艺术,这有何妨?
76、亨利"卢梭:读一遍他的《弄蛇女》,终生不会忘记。1844年,卢梭出生于法国。卢梭有一种令人喜爱的品格,他过着一种普通工人的生活,一生平淡无奇。卢梭熟知并且刻意培养自己的这种秉性。孩子一样的天真,那是他一生的精华所在。
77、毕加索:大师中的大师。毕加索被人称之为“最富有意味的”。伟大的西班牙画家毕加索是世界上“最年轻的”画家,这是因为在90岁高龄时,他拿起颜色和画笔开始画一幅新的作品时,对世界上的事物好像是第一次看到一样。他的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早期画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1930年又明显的倾向于超现实主义。他的作品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跟一生穷困潦倒的凡"高不同,毕加索的一生辉煌之至,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活着亲眼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的画家。谈到他创作的秘诀时,毕加索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78、夏加尔:如果说马蒂斯和毕加索的艺术是理性的,夏加尔的艺术则是情感的。他的画作直接而流畅,极其浪漫。如《在城镇上方》。事实上,它是一位借画抒情的诗人,他的画近似于诗,因此他愿意被人称为“文学家”。
79、种族因素:艺术与血相融合。
80、抒情主义和象征主义:象征主义是一种利用比拟来表现抽象概念的艺术(如用鸽子表现和平),也是诗歌创作中的惯用手法。实际上,我们所说的抒情主义也是一个比拟,是个中的抒情主义是以直觉的方式表现一种情感状态,就是说,我们只在意情感的内涵。诗歌和绘画有许多相似,都属于自然界的某一景致,属于一个无意识的幻想世界,属于小提琴和知更鸟,属于老人、膨胀的太阳绘成的世界,——一个意象的世界。
80a、表现主义:内心情感的外在表现。表现主义艺术是现代主义艺术和个人主义艺术。最初是1901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马蒂斯画展上奥古斯特"埃尔维一组油画的总题名。凡高"是现代表现主义的创始人。表现主义不满足于对客观事物的摹写,表现事物的内在实质,表现物体静态的美。突破对人的行为和人所处的环境的描绘而揭示人的灵魂,不再停留在对暂时现象和偶然现象的记叙而展示其永恒的品质。其诗歌的主题多为厌恶都市的喧嚣,或暴露城市的堕落和罪恶,充满了隐逸的伤感情绪或是对“普遍的人性”的宣扬。不重视细节的描写,只追求强有力地表现主观精神和内心激情。其小说的人物和故事都是现实生活的异乎寻常的变形或扭曲,代表人物有奥地利的卡夫卡等。其戏剧内容荒诞离奇,结构散乱,缺少逻辑联系,情节变化突兀,生与死、梦幻与现实之间没有明确的界线。多用冗长的内心独白来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
81、保罗"克利:他创造了具有自己的直觉和逻辑法则的艺术世界。幻想、理智、天真、机智,超现实主义。它的每一个线条都是梦境。
81a、马克斯"恩斯特:超现实主义打破了所有约定俗成的传统,其目的在于表现自己潜意识世界里的各种特征。
81b、萨尔瓦多"达利:很尊崇达利,在我主持的刊物上,曾经两年用他的作品作为封面和封二。我一直认为他的作品是现代艺术的全部。一个自信而狂妄的天才。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超现实主义画家和版画家,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都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20世纪20年代末期,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著作;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使他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达利对这些物像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谜语一般的意象。代表作有《记忆的永恒》、《悍妇与月亮》、《乍起的鸡皮疙瘩》、《小丑》等。达利说,“超现实主义就是我”,他开创了“偏执狂批评方法”,喜欢最真实地表现最不真实的物体和情景,标新立异、登峰造极。达利说:“我与疯子的唯一不同之处在于我没疯。”他创造了一个艺术时代。
81c、现代雕塑:西方雕塑发展的历程中出现过三个高峰:古希腊、罗马时期雄居峰巅的是菲狄亚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代表人物是米开朗基罗。第三个高峰是公元19世纪的法国艺术巨匠罗丹。罗丹为传统雕塑艺术划了一个句号。此后,西方雕塑进入一个新的时代——现代雕塑时代。所谓“现代雕塑艺术”,是指罗丹、马约尔之后的西方雕塑艺术,雕塑家们企图摆脱古典雕塑的束缚,追求新观念、新价值,并采用新的表现形式。这种艺术流派统称现代派。现代派的艺术家们远离理性,接近感性,不再模仿自然,开始“脱离自然”,“安排自然”,“表现自然”,“解剖自然”,“感受自然”,把自己融化到自然中去。总的说来,现代派艺术家重感性和主观内在的精神表现,用感觉代替观察,运用综合、抽象和半抽象代替具象,不再表现客观存在的形,而努力追求发掘自我心灵的形,否定艺术的功利性,认为艺术只是有意味的形式。20世纪西方美术创作出现了表现、抽象和象征三种趋势。在这类艺术家中突出的是布朗库西,他对于现代雕刻的影响犹如马蒂斯和毕加索对现代绘画的影响一样。现代雕塑艺术中,未来派雕塑产生于意大利的文艺思潮,由诗人马里奈蒂发起;超现实主义艺术运动,它涉及文学、艺术的各个领域,具有超现实主义风格的雕刻家主要是毕加索;超级写实主义雕塑超级写实主义,又称照相写实主义,主要盛行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超级写实主义的雕塑作品如同真人一样,“乱真”是超级写实主义的主要特征。
82、亨利"穆尔:他不是在切割而是在塑造和构造,这位英国雕塑家的现代艺术观使一个石块渐渐地由一种任意的自然的状态转入一种理想的存在状态。
82a、芭芭拉"海普沃斯:抽象艺术是源于自然又脱离自然的艺术。芭芭拉对人体活力和魅力的高度认识,使她在作品中蕴含着极其明显的情感深度。个性的张扬,知觉的敏锐,使得她的作品精美绝伦。
86、马蒂斯的艺术观:“对我来讲,表现不在于人物面部或激烈动作所流露出来的情感,而在于我画中的整体组合和全部组成部分,诸如人物占据的画面、其周围的空间比例等等。所谓组合,是指装饰方式安排画家借以表现自我情感的各种因素的艺术。在一幅绘画里,可以看到每个相对独立的组成部分各得其所,相得益彰,起着不同程度的效用。因此,缺乏整体性的绘画不会成为精品佳作。一件艺术作品喻示着万物的和谐:在观众的心目中,任何多余的细节将会被其他一些具有本质意义的细节取而代之。”
87、传达:感受与认识:我们所说的艺术家,是因为他们为我们解决了情感问题。艺术家不仅要成功地表达自己的感受,也要有能力把这种感受传达给其他人。我们应该能够把一种情感转化为理性的自由。
88、艺术与社会:如果上述观点得到认可,人们对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就不会再有什么疑问了。在这方面,希腊人要比我们明智得多。他们认为美就是善,就是真。这一审美观念在我们看来有些自相矛盾。假若我们也完全相信恶即丑这一观点的话,那么,所有人类精神活动将会处于独善其身、停滞不前的状态。故此,我认为艺术比经济学或哲学更为重要。艺术是检验人类精神幻想的直接尺度。这种幻想一旦为社会所接受,就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宗教。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艺术的活力总是与宗教有着密切的联系。
89、形式意志:艺术家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甚为密切,这一点没有人否认。艺术家对社会有一定的依赖性——其艺术作品中的基调、高度和深度均源于他所属的社会。但艺术家作品的个性特征却取决于反映艺术家性格的特定艺术形式。如果没有这种创造性的意志活动,就不可能生产出有意味的艺术作品。这种说法似乎会使我们陷入矛盾之中。如果说艺术不完全是周围情景的产物,而是纯粹个人意志的表现的话,我们就无法解释不同历史时期艺术作品惊人的相似。
90、艺术的终极价值:我们来用形而上的方法解释这个问题。艺术的终极价值远远超越了艺术家个人及其所处的时代与环境。艺术价值在于表现了一种艺术家依靠直觉力量才能把握得住的理想的均衡或和谐。真正的艺术家对于强加给他的外在条件报以冷漠的态度,他只接受那些可用来表现其独特意志的艺术形式。在历史的衰变沉浮之中,艺术家付出的努力会被外来的力量——一种他本人预想不到的、同他所倡导的价值无关的力量所扩大或抵消。尽管如此,艺术家仍然坚信自己作品中的艺术价值在于表现了永恒的人性。
2007年5月8日
(注:《艺术的真谛》,[英]
赫伯特·里德 著,王柯平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