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之乐在途中(47)——武大珞珈山(二十二)
标签:
武汉大学珞珈山“珞珈十八栋”早期建筑赓续文脉 |
分类: 魅力武汉 |
2001年珞珈山“十八栋”连同武大其它早期建筑,被国务院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保单位。“珞珈十八栋”的8-14栋,在环山南路与教育基地路之间,上下两条路都有石阶通往别墅。教育家皮宗石曾经在第8栋居住过。皮宗石曾任武大社科院院长、法学院院长和经济系主任。第8栋现在与第7栋一样,是经济管理学院的高级研究中心。
余炽昌、席鲁思曾经在第9栋住过。桥梁专家余炽昌,曾任武大工学院院长和教务长。古典文化研究专家席鲁思,是武大中文系“五老”之一。2013年开始,为了更好的赓续文脉,一批人文社科重点研究机构相继入驻珞珈山“十八栋”,第9栋榜上“无”名,还没有机构被派驻。
第10栋住过植物生理专家汤佩松,历史学家吴于廑。汤佩松院士曾任武大生物系教授;吴于廑博士曾任武汉大学副校长、历史系主任。第10栋现在辟为统战部和闻一多纪念馆。
经济学家刘秉麟在第11栋住过,刘秉麟曾任武大法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第11栋现在为哲学院既国学院。
第12栋住过徐天闵、方壮猷。诗人徐天闵也是是武大中文系“五老”之一;历史学家方壮猷曾任武大史学系教授。1938年4至8月,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厅长郭沫若曾居住于此。现在第12栋是郭沫若故居陈列馆;也是国家文化创新研究中心。
林学家叶雅各在第13栋住过,他曾任武大新校舍建设委员会委员兼秘书,武大农学院院长。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