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标签:
武汉大学工学院行政楼理学院“九一二”体育场 |
分类: 魅力武汉 |
武大行政楼的前身是工学院,为武大早期著名建筑之一,坐落在两座火石山之间的凹地上,其下方依照山势建有地下室和操场看台,是武大校园内又一例“天平地不平”的建筑佳作。整个建筑群坐南朝北,四面群房面向主体对称布局,其“背景”是平缓而苍翠的珞珈山。
老工学院大楼1936年1月竣工,美国建筑工程师开尔斯将主楼设计为四角重檐攒尖顶的正方形大楼,共享空间的玻璃中庭构造,是世界上较早采用空间共享这一建筑之一。楼内中部有5层空间的共享大厅,透明的玻璃屋顶可以让阳光直射厅内。
绿树环抱中的工学院大楼,平面呈长方形,由主楼、附楼及连廊组成。主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四栋附楼是绿琉璃瓦单檐歇山式屋顶。大楼原为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和矿冶系以及研究所、实验室等系、所办公用地;历史上的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是中国近代最强的五个工学院之一。
主楼正门前对称着两座罗马式碉楼天文台,是整个建筑群的又一亮点。难得碰到一次打开着门,里面堆满了资料,好像是收发室。
1958年改为行政楼的老工学院大楼,竣工不到三年时,就被日寇侵占,成为日军的医院。我沿着这九十多岁的古建群走了一圈,北面是自强大道,南面是梅园一路。主附楼间植有松柏等绿植,12米高的附楼都也是办公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