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2025-10-03 05:33:33)
标签:

武汉大学

工学院

行政楼

理学院

“九一二”体育场

分类: 魅力武汉

武大行政楼的前身是工学院,为武大早期著名建筑之一,坐落在两座火石山之间的凹地上,其下方依照山势建有地下室和操场看台,是武大校园内又一例“天平地不平”的建筑佳作。整个建筑群坐南朝北,四面群房面向主体对称布局,其“背景”是平缓而苍翠的珞珈山。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老工学院大楼1936年1月竣工,美国建筑工程师开尔斯将主楼设计为四角重檐攒尖顶的正方形大楼,共享空间的玻璃中庭构造,是世界上较早采用空间共享这一建筑之一。楼内中部有5层空间的共享大厅,透明的玻璃屋顶可以让阳光直射厅内。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绿树环抱中的工学院大楼,平面呈长方形,由主楼、附楼及连廊组成。主楼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四栋附楼是绿琉璃瓦单檐歇山式屋顶。大楼原为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机工程和矿冶系以及研究所、实验室等系、所办公用地;历史上的国立武汉大学工学院,是中国近代最强的五个工学院之一。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主楼正门前对称着两座罗马式碉楼天文台,是整个建筑群的又一亮点。难得碰到一次打开着门,里面堆满了资料,好像是收发室。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1958年改为行政楼的老工学院大楼,竣工不到三年时,就被日寇侵占,成为日军的医院。我沿着这九十多岁的古建群走了一圈,北面是自强大道,南面是梅园一路。主附楼间植有松柏等绿植,12米高的附楼都也是办公用房。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行政楼北面可以隔着“九一二”体育场远眺老理学院,东面有花园还有通往珞珈山的人文路。东花园也植有樱花树,三月的人文路也成了樱花海洋,行政楼也被慕名而至游客所包围,留连观赏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登山之乐在途中(40)——武大珞珈山(十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