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建于公元555年的“大相国寺”初名“建国寺”,相传为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故宅。唐睿宗李旦为了纪念其由相王即位当皇帝,遂钦赐“建国寺”更名为"相国寺",并亲笔书写了"大相国寺"匾额。
进入寺门,首先是钟鼓两楼,“晨钟暮鼓”是我国佛教寺院用来报时的定律。大相国寺钟楼悬挂的铜钟乃是清乾隆年间的遗物,重达五吨,高2.23米,口径1.81米。
古典名著《水浒传》中有对开封大相国寺的描写,还有水浒草莽英雄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故事。钟鼓楼旁就着有《鲁智深倒拔杨柳》的铜雕,在我看来雕塑的比例有点夸张。
“大相国寺”主要建筑有大门、天王殿、大雄殿、八角琉璃殿、藏经楼等,由南至北沿轴称线分布。“天王殿”为清乾隆年间所修,单檐歇山式、绿琉璃瓦顶,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门楣殿额也为赵朴初居士所题。
从“天王殿”后面出来,是放生池,中间有座石桥沿轴线跨越,直通“大雄宝殿”。
石桥北端是宝鼎,周围还有古意浓浓的铜缸、石塔与香炉,白石栏杆的望柱上,镂刻有58个狮子,刻工精巧,形态各异。
大雄宝殿是大相国寺的主殿,为清代顺治年修建的重檐歇山式建筑。面阔7间,进深5间,高约为13米,其气势恢宏,被誉为
"中原第一殿"。大殿内供奉有释迦牟尼三世佛,均举高一丈三尺。东西两壁供奉的是十八罗汉,三世佛背后是海岛观音,形象地表现出南海观音普渡众生的场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