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八日游——“嘉峪关”(4)

标签:
“嘉峪关”内城“游击将军府”“神威永护”芮宁 |
分类: 山水印象 |
内城为关城的中心,周长640米,东城墙长156米,西城墙长164米,南北城墙各长160米,面积约2.5万平方米。城内有“游击将军府”、“演武场”,还有一些纪念品售卖小摊。
离光华门不远的“游击将军府”也称游击衙门,为两院三厅四合院式,占地面积1800平方米,建面800平方米。初建于明隆庆年间,后来成为明清两代镇守嘉峪关的游击将军处理军机政务的场所。
游击将军府的前院有门厅三间,东西厢房各五间,是衙门府。中间的议事厅挂有“神威永护”匾额,门柱上有对联:“金鼓动地战旗猎猎映大漠;铁垒悬月轻骑得得出长城。”第一任游击将军芮宁身着铠甲,和文武官员在议事厅指挥御敌。
西厢房是武堂,武堂是下级武官办公的场所。东厢房为书堂,文官在这里为过往嘉峪关的商人及行人签发关照。前院的蜡像着重展示了游击将军及文武官员指挥御敌、签发关文的情景。
前院有侧门可进入后院,后院是游击将军及家眷生活的场所。三间是后堂,后堂正房6平方米,是游击将军和夫人的会客室;东间19平方米,是将军的书房;西间24平方米,是将军及夫人的卧室。
后院西厢房为仆人的住屋,东厢房是厨房。游击将军府形象细致地展现了嘉峪关游击将军的生活史迹,这也是古代将军守卫边关的历史写照。
在明朝镇戍军中“游击将军”的职位在参将之下,是个率游兵往来防御的军职。在嘉峪关古代军事史上,游击将军府不但是嘉峪关长城防御体系的指挥中心,而且是朝廷统治地方、检查商旅使者往来、联系西域和中亚及各少数民族的枢纽机关。
据记载自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肃州人芮宁担任嘉峪关游击将军,到光绪八年(1882年)的三百六十多年,共有十八位官员在此任游击将军。他们率领着守卫长城的将士,为保卫祖国安宁和平做出了极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