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八日游——“嘉峪关”(1)

标签:
“嘉峪关”九眼泉湖“关城”“东闸门”天下雄关 |
分类: 山水印象 |
发完了142篇《行走在东湖绿道》,再继续我的《西北八日游》吧。
火车到嘉峪关市已是5月13日早上8点,也是我们“西北八日游”的第五天。看到火车站上耸立的雕塑,使我想起收藏的小型张邮票——“驿使图”,图案就是来自这里出土的魏晋时期的墓室壁画。
嘉峪关市区不大,我们一行四人8点半在火车站广场上了“地导”的商务车,不到9点就到了城西的嘉峪关。穿过长长的仿古集市,就到了嘉峪关关城景区正门。
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因建在嘉峪山上而得名。这里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景区门楼上有赵朴初的题字“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门楼基座上是“古丝绸之路”和“守关将军”的雕塑。
九眼泉湖是关城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被列为肃州八景之一,古称“峪泉活水”。有记载称:“峪泉乃嘉峪关坡下之九眼泉也,冬夏澄清,碧波不竭。以极西边关,有此涌泉,不惟民资以生,且又沃田数倾,盖磨其上,天所以惠边民,真佳景也……”。
六百多年前,吸引宋国公冯胜在嘉峪山麓西北建关筑城,正是嘉峪山下的九眼泉。《秦边纪略》载:“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因此,嘉峪关“关城”的诞生也与“九眼泉”有着极深的历史渊源。
沿着“九眼泉湖”碑一路上坡,高高的“东闸门”是进入关城的主要通道,也是游客进入景区的大门。
“东闸门”高4.2米,宽3.8米,深10.6米,用石条和砖垒砌而成,墙上嵌有36根方木支柱,门顶搭有方木棚架。闸门楼红漆明柱,顶盖灰瓦,为硬山顶式建筑。
“东闸门”挂有"天下雄关"匾额,是嘉庆十四年由肃州总兵李廷臣书写。闸门的设计易守难攻,两端连接城墙与烽台,门外与地面平,但门内的地面远远高于门外。
后一篇:西北八日游——“嘉峪关”(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