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东湖绿道(五)白马道(6)

标签:
东湖绿道小潭湖白马洲北洋桥东湖港 |
分类: 魅力武汉 |
离开“梦溪笔谈”继续朝北,右边是大块的草坪,以前是高矮凌乱的村屋;左边是白石滩、荷塘、小潭湖岸。这条完全是新建的绿道把小潭湖与欢乐大道、华侨城连在了一起。
湖岸间有不少野花,草坪上还有些不知名的蘑菇。栈道铺耐火砖也是一种环保的创意,应该是武钢淘汰下来的废品吧。绿道在这里把我引向欢乐大道白马洲公交站,这里可乘车到武昌,也可以到一公里外的武汉火车站,离武汉最老的古桥北洋桥也只有3公里。
横跨东湖港的北洋桥位于已拆迁的北洋村旁,离天兴洲移民小区——绿岛小区不远。前年去的时候找寻了好久,拆迁区域种满了蔬菜,油菜花开的正是黄灿灿的一片。
北洋桥始建于唐代,又称白杨桥、白洋桥,为单孔石拱桥。北洋桥屡毁屡建,现桥为明万历三十年(1692年)重建,距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是武汉市唯一尚存原貌的石拱桥,1988年被市政府定为文保单位。
北洋桥全长50米,宽7米,净跨14米,拱高6米,桥身采用红砂条石砌筑,桥面青石铺砌,桥面中间是车道,两边是人行阶梯,桥下可通行舟船。
重建后的北洋桥多次遭到损坏,清代与民国初年曾屡加修葺,1995年武汉市政府进行了全面维修。让北洋桥始终保持着古桥风韵,保持着完好的使用功能,展示着唐代荆楚桥梁建筑的最高成就。
桥端有明代所立《楚城白杨石桥碑记》石碑两方,因年代已久,字迹无法辨认。明碑前是方民国四年所立的“重建”石碑:“此桥兴自唐代,名曰北洋,明清二代,屡建屡圮,行人苦之……”
陷入城中村拆迁中心的北洋桥已被政府保护起来,除了禁行路障外,桥两端还设置了限高架。
去年4.7公里长的东湖港被纳入海绵城市建设内容,总投资14亿元,在二环与三环之间实施东湖港的清淤疏浚、截污治理和生态修复,重现一条东湖与长江水交换的通航水道。形成以北洋古桥为核心文化的古韵雅集景观廊道,使古老的北洋桥唤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