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两日的一个上午,我带孙女去中心花园玩,在小土坡上看到一小朋友,一看便知那孩子肯定比咱孙女大,然那孩子妈则曰:“是小哥哥还是小弟弟啊?”晕,啥眼神,咱身着女儿装,分明是个小公主吗,“肯定是我们孙女小啦,是个小妹妹。”我急忙解释道,随后一问便知,那孩子都快两周岁半了,而我家孙女还不到一岁半咧,足足差了一岁多。
“宝宝,跟哥哥一起玩好不好,来,好朋友拉拉手。”我一边说着一边拉着孙女的小手,向那个小哥哥走去,还好,两个小家伙还蛮给面的,彼此象征性的拉拉小手,玩了会后,孙女就从容淡定的自己从小土坡上往下走,而我只负责在前面略微照着点。
与此同时再看那小哥哥,死死的拉着妈妈手不肯松,竟然还不敢自己往坡下走,小哥哥的妈妈见状,或许感到面子上有点挂不住吧,于是有些不耐烦的对儿子说:“你看人家小妹妹,那么小都能自己往坡下走,而你还是小哥哥呢,大人家那么老多还不敢自己下坡,还这么粘人,都怪他奶奶给宠坏了,搞得孩子胆子特别小……”
随后便一甩手,自己气呼呼的跑到坡下面站着去了,将儿子一个人撂在半坡上置之不理,于是那孩子只好就地蹲下,怯生生哭唧唧的一动不动不敢挪窝,我见状赶紧鼓励小孙女说:“宝宝,哥哥害怕了,快过来,咱们拉着哥哥的手一起往下走好吗?”
孙女仿佛心领神会一般,即刻凑上前去伸出她的小手来,我立马顺势将两只小手搭在一起,于是乎小妹妹拉着哥哥的手,大胆的往前走,在我的引领照看下,两人手拉着手一块走下了小土坡,只可惜当时我没带相机,否则将这瞬间抓拍下来,那该是多么温馨惬意的美好镜头。走下坡后,我对小哥哥妈直言不讳曰:“其实孩子未必果真就那么胆小,没准或许她是在以示弱的方式,想要你多牵一会他的手,想要得到更多的母爱。”
回家的路上,小哥哥妈的一番话萦绕耳畔“都怪他奶奶……”切,孩子胆小,其实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比如遗传基因,比如家庭环境是否温馨和睦,父母是否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以及安全感,乃至孕妈咪怀孕期间等,怎可将孩子胆怯一味归咎于奶奶之过节呢?就刚刚出现的一幕而言,妈妈的所作所为显然,除了会令孩子的自尊心受伤以及自信心大为受挫外,别无它意。
虽说小哥哥妈的几句抱怨,或许仅是处于为了维我颜面自尊的一时无心之谈,但于我而言,却不禁感到隔代育儿犹如千斤重任难以释怀,任重道远,感触沉重。父母带孩子,磕了碰了伤了病了,自己带的孩子责自担,然而作为隔代育儿人,一旦出现问题,他们不仅要承受自身的愧疚与自责等精神压力,而且还不得不要去面对,来自于子女的责怪与抱怨等重重压力,倘若子女通情达理善解人意还好,至少不会过于苛刻责难于老人,或许老人所承受的心里压力略微会小一些(但实际却又未必然),好在俺是幸福的,儿孝媳贤,包袱还不至于那么沉重。
过去曾有道听途说,自己也曾有在网络上亲历所见所闻,有关隔代育儿出现重大失误后而导致晚辈丧失了生命,结果随后老人则毅然决然决绝选择相随而去,虽说那些仅是个别案例,但却足以佐证隔代育儿人的艰辛与不易要远远大于父母亲力亲为者。
因而就此话题俺想说,无论是隔代育儿人也好,还是初为人父母的年轻小夫妻亲力亲为也罢,彼此都该多一些相互体贴谅解,多一些担当和自省,多一些谦逊的学习态度和虔诚真挚的交流与沟通,少一些相互责怪与抱怨,隔代育儿人他们真的很不易,他们大多年老体弱多病,并且他们在带孩子的同时大多还要分担不少家务,他们爱戴隔辈人那颗炙热的心绝不亚于身为父母者本人,他们那颗满腔热血热衷效力于子女,一心想为子女减轻负担的真诚与执著是毋庸置疑的,以一颗感恩的心善解隔代育儿人的苦衷与是非功过好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