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博友随心漫步的文《久违了的小鸡》,
不禁令我想起父亲当年养鸡的往事历历,首先感谢博友随心漫步。
记得小的时候,每年的春末夏初,父亲都会随着房前屋后的叫卖声寻去,买些小鸡雏回家来养,可养过几轮之后,父亲见市场买来的鸡雏长成后,无论品种质地还是产蛋率都不甚理想,于是父亲就开始尝试自己孵化鸡雏来养,孵化鸡雏成败,首要前提则是精选种蛋,为了选好种蛋,父亲那可真是没少费心思下功夫,甚或不惜远行去外地订购。
至今依稀记得,父亲孵化雏鸡的情形,那时的孵化“设备”超级简陋,在火炕上先找一块热度适中的地儿,先试好了温度后,然就在炕上铺上柔软的“被窝”,再小心翼翼的将选好的种蛋逐一小心仔细的摆放到“被窝”里面,摆好后再把“被窝”整理好,至于孵化技术吗,父亲全权凭借他从长辈那里效仿来的一点小小“经验”,以及他那聪慧与细腻的观察与摸索。
父亲无论工作有多忙,即便半夜下班回家,甚或强忍胃痛之苦,但依旧都不会忘却,每天及时反复多次用手,不,应该说是用心血轻轻抚摸翻动种蛋,具体需要多少天才能孵化出雏鸡来,这个我倒真还不是很清楚,总之功夫不负有心人,父亲的摸索尝试成功了。每逢鸡雏即将破壳而出时,父亲就会犹如“呼风唤雨”般,喊上全家人围观,异常兴奋欣喜,而我与弟弟妹妹们,则会争先恐后的凑上前去,一各个小脑袋瓜头挨着头,仔细观察小鸡啄壳破壳而出的全过程。
雏鸡的孵化成功,这才仅仅是养鸡艰辛的初始,刚刚孵化出来的雏鸡很是脆弱,稍有不慎便会夭折,为了确保雏鸡的存活,父亲那可真是煞费苦心。那个年代,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及其贫寒简陋,全家男女老少七口人,仅一间十几平米的小屋,且厨房还是两家公用,然房间的一半则只有一张火炕,为了以防雏鸡受凉生病,父亲不惜将自己睡觉的铺位腾出来,将炕席卷起来,把鸡雏放在炕席下面,那便成了雏鸡们的“乐园”,而自己则或是打地铺,或是睡在家里仅有的两个代为衣柜用的木箱子上。
当这些小雏鸡们,舒舒服服嬉戏在“乐园”里喂养一段时间后,羽翼略微丰满些,细小的鸡腿也逐渐硬朗起来,可以活蹦乱跳到处跑时,父亲方才将鸡雏们放到地上散养,小小鸡雏一落地,我们家那不足二十平米的小屋,顿时热闹极了,满地撒欢跑着叽叽喳喳叫的小鸡雏,我们走路可要加十二分的小心,稍不留神便会踩到小鸡雏,尤其是开门关门时越发特别特别小心,否则很容易伤害到弱小的生命。
随着幼小鸡雏一天天长大,看似父亲紧绷着的心仿佛可以松口气了,然少不更事的我们,哪里体会得到父亲那紧张焦虑的心绪,尤其每到秋季,父亲的心弦绷得最紧,提心吊胆如履薄冰,父亲辛辛苦苦喂养几个月的小鸡,有的刚刚开裆下蛋,有的甚至还没开裆,眼见就要有所收获与回报,然一旦鸡瘟来行,十几二十来只小鸡,只要有一两只打蔫中招,往往一两天甚至一夜之间,所有的辛劳付出便会付之东流,每逢此时,则会看到父母依依不舍的含泪忧伤及憔悴面容。
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放弃,而是越挫越勇,不断在失败中反复探索和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慢慢逐渐掌握了防治鸡瘟的方法,成为了附近小有名气的养鸡能手,父亲是位乐于助人的热心肠,时常指点近邻防治鸡瘟,同时父亲又是一位心地细腻,责任感极强,但又带有大男子主义的男人,为了能使鸡们营养均衡充足,父亲又是没少花费心血,即便是下夜班回家,不顾满身倦怠与疲惫宁肯少睡,夜半三更也要做到鸡舍旁,给鸡们添食撕碎纸吃,并带领我们拣蛤蜊皮、碎玻璃、碎碗片等,然后回家用钳子锤子加工成粉末,添加到饲料里喂食小鸡,父亲养的鸡不仅产蛋个大且产蛋率极高,从不下软皮蛋,令周围邻居咂舌称赞羡慕不已。
尽管那时居住条件极其贫寒简陋,父亲为了保障鸡们越冬不受冻保障产蛋率,每到冬季,不得不人鸡共居一室,但在父亲的聪慧与勤劳带领打理之下,家,依旧不失一干净整洁的家,每每有同学来我家,他们不仅没有谁嫌脏嫌臭,反倒会对我家的鸡们产生浓厚兴趣,同学会将用过的作业本纸撕成一条一条的,然后让鸡们争风般的啄食,学鸡叫,引逗得那只踩茸的大公鸡,犹如发了疯似的上串下跳暴怒狂舞。
尽管动荡年代,奉行宁要资本主义的草,也不要社会主义的苗时期,但父亲的养鸡生涯也仅是短暂停歇,而后风声一过,父亲依旧执著热爱着他的养鸡爱好,再后来父亲不仅养鸡且还养鸭,父亲养的鸡鸭们,在那物质匮乏极度贫穷落后的年代,为我们家的生活带了不小的贴补与实惠。
全家老少七口人,只要用一两枚鸡蛋,即可炸出一大碗香喷喷的鸡蛋酱,有了这碗香喷喷的鸡蛋酱,无论是夏日里吃小葱拌豆腐,青菜黄瓜蘸酱,还是冬日里吃或生或熟的萝卜片,萝卜块,萝卜皮蘸酱,或是高粱米饭,面条拌酱,都会使我们食欲大增,当家里捉襟见肘,鸡蛋还可换点小钱用用。
每逢年节前夕,母亲还会将积攒数日的鸡鸭蛋腌制成咸蛋,这令清贫寒苦的节日餐桌上,即节俭现金开资又增色添香不少,煮熟后的咸蛋,用刀一切四瓣,耀眼的金黄色蛋黄金灿灿,油亮亮的醇香欲滴,而今想想都垂涎三尺,直至1975年俺下乡的那会,依旧还可以享用得到父母亲的辛劳成果……
正是因有了父亲的那些年执著养鸡养鸭经历,使得我们的童年生活充盈有趣,多了些许丰富快乐的美好回忆,也正是因有了父亲那种面对困难挫败坚毅不屈,越挫越勇的顽强执著拼搏精神,激励鼓舞着我在自己的人生旅途中,面对困境不屈不挠,在身患中风后创造出了八篇连载自学自治针灸日记[一]的“奇迹”
感谢父母将我们培养成人,感谢父亲为我们遗留下这样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谨以此篇献给逝世八周年的老父亲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