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梁晓声老师的博客寻宝,曾在一篇文章里读到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对方根本不信你的假话,却满意于你说假话,分明是很乐意地把假话当真话听,可悲的是对方。应该感到羞耻的也是对方。对应该感到羞耻而不感到羞耻的人,你几乎也就犯不着跟他说真话了……”读后细思慢品蕴意深邃绵长。
假话,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华丽”的外衣包裹着“虚伪”的面纱,言者违心但无损于自身,听者明知阿谀奉承虚伪浮夸,但依旧倍感温馨,耳悦心畅,因而假话很有市场,深得人心,言假者也大可没必要为此而感到自责心愧,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吗。然自己不知是天性木讷愚笨,看不透读不懂现代人与人之间相处交往之道的玄机,还是与生俱来缺少赞美细胞的遗传基因,总而言之不善言假不懂赞美艺术。
尤其是待真朋好友越发更加吝啬赞美之词,反倒是单刀直入直戳软肋,哪儿不济点哪儿,直点得人家怏怏不快依旧没眼高低,直点得人家心烦气恼依旧津津乐道,真不知偶这是何苦来的图个啥嘞?各人过个人的日子各自走个自的路,井水不犯河水的为何偏偏要自找没趣自寻烦恼呢?为何非要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人呢?用得着吗?何乐而为之?真的是吃饱了饭闲来无事忙——撑得。
于丹教授在《论语》心得之里面的交友三则中言道:尊敬,尺度,无过,过犹不及。朋友之间需要尊敬:不要抢话说,不要有话不说,不要闭眼说。言未及之过燥,言及之而未言为隐,未见颜色先言之为瞎子。知人为智,忠实劝告,不可而止,不投机就停。朋友需要尊敬,从不过分言事。俗语说得好:“君子之交淡如水”。朋友之间要有尺度,有所顾忌,忠告而善道之,适可而止,勿自取其辱。即便是夫妻、父子也是如此,名家古训所言就是经典,至理名言,真心真意真言未必得真知己,看来这交友之道偶还是得要好好学习修炼才成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