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海,是一名电子系的本科毕业生,学习成绩非常优异,为人正直善良又很勤奋,老师以及同学对他的评价都不错,口碑也很好,可就是因为他患有较严重的口吃,却无法找到合适的工作,由于心里压力不断增大,使得他的口吃毛病日趋严重,几乎达到了失语的状态,为此他感到非常苦闷烦恼,就在他绝望到达顶点,甚至正准备要结束自己年轻的生命时,母亲打来的一个电话使他从迷茫困顿中醒来。
他终于鼓起勇气抱着最后一线希望,走进了口吃矫正中心,敲开了著名专家林教授办公室的门,林教授对文海经过反复仔细详尽检查后确定,文海并无任何气质性病变,可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治疗和艰辛努力却仍然不见好转,就在文海心灰意冷准备彻底放弃时,林教授在文海的一个同学周辉那里得知,其实文海小时候并不口吃,而且家中三代除文海之外,再无一人口吃,林教授一听颇为震惊,感到很蹊跷,心想这里面一定会另有原因。
原来文海与周辉同龄,就在他俩五岁的那年,由于邻居有个叔叔口吃,两个孩子见了感觉新奇好玩,于是就都一块开始跟着学了起来,当双方父母发现孩子的毛病后,周辉的父母对于孩子采取了比较宽松的态度,除了给孩子进行一些必要的教育引导外,并没有给予孩子过多的干涉和施加压力及指责,可孩子的口吃毛病却随着年龄的增长,神奇般的不治自愈了。
可文海的父母则不然,对文海的口吃毛病大加指责训斥,甚至是打骂,这不仅没有使文海的口吃毛病戒掉,反而给文海的精神带来了极大的思想负担和压力,使孩子产生了自卑感,在心灵上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从而导致恶性循环,使文海的口吃毛病越发加重,以至严重到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法矫正治愈,当林教授得知这一情况后,和文海的父亲通了电话,要求文海的父亲和儿子进行长时间的对话,开展心里疏导,以此来减轻缓解文海的心里压力,从而达到降低治疗难度的目的。
文海的父亲通过与儿子进行长时间诚恳沟通对话后,使得文海大大的增强自信心,最后经过三个月的矫正训练治疗,文海不仅矫正了较为严重的口吃毛病,而且还参加了朗读演讲比赛,同时也找到了比较满意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如今他谈吐流利,语言表达毫无任何障碍,这是偶在走进科学栏目里看到的内容。
由此不难看出,父母给予孩子爱的方式方法该有多么的重要,宽松的教育氛围,及时适当的鼓励以及积极正确引导往往会收到事倍功半的效应,如今越来越多的事实表明,不能不说爱是一把双刃剑,爱之当爱之合理爱之恰到好处,毫无疑问对孩子是有益的有利大于弊的,然而反之则就有可能欲速则不达,事与愿违,反其道而行之,甚至还有可能会演变成为一种沉重的思想负担,或造成深深的心灵伤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