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时评文化历史 |
分类: 一家之言 |
近日,有网友发贴称辽宁绥中县小河口长城被人用砂浆抹平了,野性十足的长城成了被硬化的路面。而当地文物局回应称修缮是经过国家文物局审批,手续合法。
又是一起“合法”地破坏文物事件。小河口古长城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青砖白灰,一直保持着原有的风貌,被称为“最美野长城”,素有“第三八达岭”之称。修缮以后变成了一条弯弯曲曲、窄窄的水泥路,远远望去,十分刺眼。
文物的价值就在于它的原始性,它就是脏的、旧的,残的,破的,在它的背后,承载的是一段历史。圆明园遗址看的就是残垣断壁,如果将它抹平了,岂不是掩盖了八国联军侵略的罪行?
听说过一个小故事,说一文物贩子到村庄一户人家发现了一个古茶壶,里面堆满了茶垢。文物贩子捡了个漏,出价很高,跟大娘说第二天带钱来取货。大娘认为占了便宜过意不去,晚上认真地将茶壶里里外外的茶垢洗了个干干净净。第二天文物贩子一看傻眼了,转身就走。
新不如旧。小河口古长城被抹成一条平坦的马路,可以在上面行走了。但有谁愿意在上面行走呢?
窃以为文物不宜修缮。文物的历史应该是一个自然演变的过程,不需要人为地干涉,从清晨到日暮,任凭它变老、变衰、变残、变缺,直到归于尘土,这段历史也就此尘封。文物的美在于残缺的美,应该说,没有万世永存的文物。
我国的文物保护似乎陷入一个误区,那就是修缮。用现代技术、现代工艺修缮的结局是让我们看到了光彩照人的现代建筑,但文物的意义荡然无存了。
如果说修缮有意义,那也只是地方政府的经济意义。修缮与开发并存是很多地方通行的做法,其目的不言而喻,是通过发展旅游业赚钱。
早在2010年,西安市就推出了一个所谓的“古城墙提升方案”,计划投资120亿元改造城墙,在这座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城垣上的四座城门上建造周、秦、汉、唐4座博物馆,在城墙、箭楼、敌楼上塑造或站或躺的古代士兵雕塑,生动演绎古代城墙攻防情景。
这是赤裸裸地要将文物变成娱乐场所了。
好在小河口古长城的修缮目的似乎还是纯洁的,但方法是愚蠢的。在旁边另修一条路,让游客边走边看岂不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