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佛学红楼梦文化元迎探惜迎春 |
分类: 临窗夜话《红楼梦》 |
【临窗夜话红楼梦】之三十四
迎春姑娘的“好性儿”在第七十三回《痴丫头误拾绣春囊 懦小姐不问累金凤》中表现得淋漓尽致。乳母在外面打牌赌钱偷了迎春的攒珠累丝金凤被贾母问责,她问都不问,丫环绣橘要去讨个公道,迎春忙说:“罢,罢,罢,省些事罢。宁可没有了,又何必生事。”
可怜的迎春想要息事宁人,委曲求全,然而,怕事偏偏有事,委曲不能求全。瞧!乳母子媳王住儿媳妇找上门来,不仅不还累金凤,反而要迎春替老奶妈求情,还诬蔑姑娘找奴才要钱。这明明是欺负人,而迎春却一个劲儿地后退,像驼鸟一样将头埋在沙子里,黛玉、宝钗、探春、宝琴帮她出主意,她竟道:
“问我,我也没什么法子。他们的不是,自作自受,我也不能讨情,我也不去苛责就是了。至于私自拿去的东西,送来我收下,不送来我也不要了。太太们要问,我可以隐瞒遮饰过去,是他的造化,若瞒不住,我也没法,没有个为他们反欺枉太太们的理,少不得直说。你们若说我好性儿,没个决断,竟有好主意可以八面周全,不使太太们生气,任凭你们处治,我总不知道。”
这段话是迎春思想的集中体现,我称之为“水性”,当然,不是“水性杨花”的“水”,而是老子他老人家的“无根之水”。
《道德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迎春能够做到忍辱负重、随遇而安、顺其自然、不挣不取;能够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连老妈子都不惹,任凭丫环欺负自己;能够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卑微低下,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匍匐在最深的尘埃里。
迎春的“水性”证明她是最善良的人啊!
我们有什么理由嘲讽她是“二木头”呢?
真正的善良就是像水一样,滋润万物而不争;真正的善良是不作秀、不张扬,让人感觉不到她的存在;真正的善良就是近乎懦弱,不争不取;真正的善良就是舍身饲虎,走进佛陀的世界。
佛说,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迎春似乎都已参透,而我们终其一生可能都在苦苦挣扎。精明强干的三姑娘探春能够做到么?荣华富贵的元春娘娘能够想到么?灵心佛性的四姑娘惜春能够领悟么?
得失随缘,心无增减。迎春的“水性”之于释家来说就是“空”,之于道家来说就是“无为”,之于儒家来说就是“仁”。
迎春姑娘是如何做到的呢?
说出来可能让诸位看官大失所望,迎春姑娘并没有刻意修炼,她只不过平时随便看看《太上感应篇》而已。
很多人可能会说,是环境,对,是环境的影响!庶出的迎春娘亲早逝无母爱;亲爹贾赦好色不关怀,兄嫂贪财不念手足情,才貌平平无人怜。这样的环境让她极度自卑,进而无欲无求,随风飘零。
然而,环境是什么?环境就是宿命。所以,“水性”是她的自然属性,是与生俱来的。宿命的人生你能改变什么?即使改变也是宿命,我们都是按照约定演绎着爱恨情仇、悲欢离合,是神秘的天注定,是不能解释的缘。
“虎狼屯于阶陛,尚谈因果。”黛玉笑道。
不释成因,不计结果,这就是迎春的因果。这难道不是一种境界么?
谁知道水从何而来,又流向何处!然而,总有它的存在,汩汩的声响昭示着生命的延续,瓜瓞绵绵,永无止境。
迎春悲壮而勇敢地走向孙绍祖。迎春花的凋谢之于红楼女子,比如秦可卿的淫丧,林黛玉的病殇,尤三姐的自刎,贾元春的薨逝,并无多大的差别呀,形异而质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