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装的流行趋势变幻莫测,潮流总让人眼花缭乱,或简洁,或梦幻,或前卫,或复古。今天还是很淑女,说不定明天就缕空了或者蕾丝诱惑。然而,不管如何变化,T台上走动的底蕴始终是风骚。余以为服装设计如果以旗袍为蓝本加以变化,则将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旗袍源于满族旗人妇女的服装。满族人统治中国的历史并不长,能够同化的都被汉人同化了,不留一点痕迹,连同整个民族。今天的满人和汉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至少从表面上看不出来,不像其它民族,一看服饰就知道。而旗装被汉人改造成旗袍,已经是风靡全国,走向世界了。
中国的服装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又多姿,楚汉的梦幻,魏晋的飘逸,盛唐的华丽,宋元的气韵。然而,这些漂亮的服饰都只能从历史的片言只语中找到一些记忆的碎片,留给我们的并不多,多的只是猜测。也许是因为审美意味的变迁,也许是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得我们享受不了宽大的华美。
旗袍被推崇备至证明了只有野性的美才有生命力。游牧民族紧身束腰的打扮更能突出性感,而为了上下马的方便,在腿边留下的开叉不经意间露出了丰腴有大腿,这一露让人心旌摇曳,春心荡漾,然而倏地遮住了,欲罢不能。其实最能吸引人的是在若隐若现之间,现在某些女星,或者特想成为“星”的女人不懂得审美,想让人注意就脱得精光,不懂得“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好处。
其实,旗袍的美并不在于表现露。让人觉察到的“露”还是“有我之境”,比如超短裙。虽然从艺术的角度来看,“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并没有好坏之分,但就服装而言,主观上没有刻意地表现“露”,却让人联想到了肌肤之美才算是高明。
中国的女性穿上了旗袍,从此理性与野性完美结合,在端庄中曲线毕露,在娴雅中婀娜多姿,显现出独特的东方美,让别国的女人从此无颜色。
日本和服受唐朝影响较为明显,保留了宽松肥大的特色。古代的日本女人个头矮小,身子肥粗,四肢短小,露出来肯定大煞风景,放在宽大的和服里藏起来更合适些。然而,文化底蕴不足,毕竟有些拘谨,有些不伦不类、沐猴而冠的感觉。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衣服要看穿在什么样的人身上,“富润屋,德润身”,同样一件衣服,穿在中国人身上显现出飘逸,而在日本人身上则露出了窘境。
所以日本人对和服加以了改造。衣料采用薄而华丽的绸缎,连纽扣都不要,用一条腰带束着。腰带如何能够束住春光?愤青们说日本人是为了行事方便,而且和服上面还加了一个枕头。虽然说得有些牵强,然而暧昧总是有的,看到和服不知道为何就联想到日本的艺妓,不知道是不是先入为主,但足可以说明和服还停留在“有我之境”。
现代日本人比以前个头长了一截,所以不需要和服遮掩了,而且和服穿起来很麻烦,据说日本人结婚的和服里里外外要穿八层,几个小时才能穿好,这样的衣服不穿也罢。现代日本女人个头还是娇小,我用了一个“娇”子,说明比从前好看多了,至少身子不胖,腿变长了,所以敢露了。在东京的银座,即使是寒冬腊月,街上来来往往的日本女人都是清一色的短裙,外罩一件薄薄的风衣,那又是另一番景象了。
所以,相比较而言,旗袍比和服略胜一筹。但令人沮丧的是,那么美的旗袍也鲜有人穿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连穿旗袍的时间都没有?也许将来全世界的服装都统一于牛仔裤,不论男女老少,不论肤色人种。真不明白人类这么匆匆忙忙地干什么?传统正在渐渐地消失,人类最终会也与其它动物一样,只是一个抽象的符合。
最近正在热播一个电视剧《旗袍》,虽然粗糙不堪,与旗袍也似乎风马牛不相及。但若能够呼起中国人对旗袍的热情,也算是功德无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