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语权

标签:
孔子城市印象春运房价腐败教育情感人文/历文化文学/原创杂谈我记 |
分类: 一家之言 |
在课堂上我的话语权比学生要多那么一点点,可能是因为我讲得好,更重要的是,我是老师,无论讲得天花乱坠还是胡说八道,学生必须听我的。而在家里,老婆的话语权比我要多那么一点点。一是老婆的口才比我好一些,二是家里有理讲不出。
可见,话语权一是与口才有关,二是与权力有关。
在地位平等的情况下,谁能够伶牙俐齿,口吐莲花,甚至强词夺理,谁说话就有分量。而在与权力机关的对话中,或者国与国之间的较量中,口才是其次,起主要作用的还是实力。
别小看这话语权,它影响了舆论的走向,决定了事情的成败,体现了政治经济利益。国与国之间谁的话语权强一些,在国际竞争中就处于有利地位。气候变化大会,从京都吵到哥本哈根也没有个结果,主要是经济利益在作梗,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争取话语权,以至于中国环保局长解振华被人挡在会场门外,而美国总统奥巴马竟然失礼地没有事先安排就直接闯进会场。
就是在一个小小的单位里,谁的话语权强一些,利益分配就偏向某一方。学校讨论课时津贴分配方案时,老师和行政都派出了最会吵架的作为代表,尽量争取较大的份额。
所以,各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官方通讯社,或者有官方背景的通讯社作为喉舌。除此以外,国家和政府部门都建立了发言人制度。发言人的话语权主要依靠权力和实力,但如果发言人说话逻辑性强,风趣幽默,有感染力,自然其可信度和说服力要高一些。
在国际上,美国的话语权最强。所谓强权政治就是说一不二,想怎样就怎样。同样是武力,美国打伊拉克、炸阿富汗就是反恐,而中国在新疆和西藏就成了镇压和暴力。
美国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做法依靠的是强大的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撇开这一层,它什么都不是。克林顿代表国家的时候,说话牛气冲天,拉链都拉不住,但在家里得听希拉里的。毕竟,他的拉链没有拉好,被希拉里抓住了命根子。
很多时候,话语权反映的是强权专制,蛮不讲理,体现的是不平等。强奸可以被说成是受引诱,警察开枪杀人被解释成使用枪支不当,交通部的官员想都没想就将老百姓命名为“屁民”。这种随心所欲、混淆是非的话语结果,必定是层出不穷的诸如“躲猫猫”、“俯卧撑”、“打酱油”之怪现状。
强词毕竟不能夺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