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有人重提高中文理分科问题了。
既湖南省决定从明年开始取消文理分科,又传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将在八月初公布,届时将决定是否取消高中文理分科。
这个消息意味着教育部门在高调宣告:我不是不作为,我又在改革了!
听到这个消息,恐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神经紧张,夜晚失眠,尤其是今年刚刚考上高中的学生。如果情况属实,漫长的三年,有九门功课压在身上,那课外的复习资料还不得是一大屋子?简直是不寒而栗。
提倡文理分科的人可不这么想,他是从增强学生的人文情怀,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整个民族素质的高度来认识这个问题的。而且和诺贝尔奖挂上了钩,说理科的学生不学习历史、地理,就不能与伟大的思想家对话,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就有问题,这个科学家也就不可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自然也就得不到诺贝尔奖。
诺贝尔奖与中学生相差十万八千里,得不到奖怎么能赖到中学生头上?诺贝尔奖中除了理科的外,还有文学奖呢?还有经济学奖呢?又赖谁?没有得到文学奖是不是因为没有学物理和化学?
退一步说,即便是文理不分科,是不是理科学生多看几本历史、地理教材就是素质教育?就能与伟大的思想家对话?是不是就有了伟大的人文情怀?如果是这样,我国的大师也就多如牛毛了。
事实上,只要高考存在,素质教育就无法实施;只要高考分文理科录取,高中肯定是要文理分科,讨论毫无意义。因为即使规定高中文理不分科,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学生在学习的时候还是带有倾向性的。到时候恐怕理科学生在上历史科的时候,课桌上面摆的是历史书,课桌肚里放的是物理化学。
所以问题的症结在于高考。而高考又是我国目前选拔人才的一种较好的方式,尽管它也有些弊端。如果高考取消了,文理分科不分科就不再是个问题;而一旦取消高考,那么人才选拔的公正、公平将不复存在,舞弊成风,腐败成群。
这是我国教育中的一大难题,也是一个怪圈,目前似乎还没有好的方法解决。
在没有好的方法之前,最好还是维持现状,不折腾为妙。
现在的中学生已经够辛苦了,如果真为他们着想,就不要取消文理分科。事实上,理科的学生如果有闲暇,肯定也会捧着《资治通鉴》,《易中天评三国》,《于丹说论语》看;文科的学生也许会晚上看看星星,算计着月亮离我们有多远。非得要看那几本教科书吗?
取消文理分科,不仅不会取得事先设想的美妙效果,反而会加重高中生的负担,看似轻飘,却是压垮学生的最后一根稻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