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一家肉食品连锁店全国招聘,1500名硕士竞争30个卖猪肉的岗位;济南市环卫处招聘5名掏粪工,引来几百人报名,其中有很多是大学生。这些消息似乎说明大学生已经放下身段,抛弃了精英教育的幻想,愿意做一个平民,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了。
事实上并非如此。广东招聘的是公司管理者,不是要硕士一辈子举着屠刀;而济南环卫处是事业单位编制,大学生是冲着事业单位的铁饭碗和稳定的收入而来,没有多少人愿意闻大粪的臭味。
真正的热点在这儿。2009年全国公务员考试竞争异常的激烈,全国有几十万人报考,录取比例超过4000:1。中国残联组联部4584人抢1个岗位,连一些基层的乡镇岗位都是几百人竞争一个。
可见,政府的“衙门”仍然是大学生的首选,读书做官的思想仍然普遍存在。这不怪学生,其根源在中国的教育上。
中国的教育目标,从来都是不尴不尬,带有浓厚的功利色彩。读书以有用为目的,古代就有“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还有好听一点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黄金屋”、“
颜如玉”的最高境界就是做官,读书—做官—飞黄腾达、青云直上,从古至今,是中国人理想的人生轨迹。
在中国,大学生被捧为“天之骄子”,尽管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落到地上了,但仍然有很多大学生,包括他们的家长,其思想仍然在天上。
一项调查表明,只有1%左右的大学生愿意当工人,职业愿望排在前几位的仍然是:公务员,大学老师,企业管理人员,科研人员。
在美国,80%以上的优秀人才都在公司,而在中国,只有不到30%的人才在企业。这足可以说明中国和美国在科技、在核心竞争力方面存在巨大差异的原因。
大学生不愿意当工人,说明我们的教育是失败的,至少是教育目标产生了偏差。
《论语》中说得好:“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人应该以天下为已任,应该有远大的抱负,岂能短视?
如果将自己当作精英,那就应该从基层做起。
大学生就业难,不凡先从工人做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