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人何必相轻  余秋雨不是圣人

(2009-06-19 14:56:39)
标签:

情感

人文/历史

文化

我记录

校园

杂谈

杂文/原创

教育

余秋雨

分类: 一家之言

                   文人何必相轻 <wbr> <wbr>余秋雨不是圣人

       余秋雨最近有点麻烦。

       从去年汶川大地震的含泪劝告,到后来的假捐款;从青歌会上的故弄玄虚,到几本散文集中的错误,甚至文革中参加大批判组,都被人一一揪了出来。哦,还有那顶大师的帽子,也有人认为比秋雨的头大,不合适。大凡能写几个字的,都要咬他几口,弄得余秋雨一地鸡毛。

       说实话,我也不喜欢余秋雨,尤其是去年的含泪劝告,这个泪流得无效,反而让人看出了虚伪、恶心。捐款是一种善行,没有必要弄得满天响,至于假捐款,就更不应该了,几万亡灵要是知道了,肯定会揪住秋雨不放。青歌会上的点评,秋雨原本就不应该参加。青歌会以唱为主,秋雨又不是歌唱家,你那尖尖的嗓子一声啼叫恐怕会吓坏小朋友。要是马兰点评,我觉得更合适些。那些歌手的文史水平本来就不高,没有必要对他们指指点点,弄得人家哭笑不得,要是真的有心,可以将他们叫到家里,一个一个的补习,你是大师嘛。

       但是,同样没有必要因为这些而对余秋雨进行人身攻击,或者肆意侮辱谩骂。这些都是余秋雨的本来面目,余秋雨本来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不是圣人,不可能在各方面都是大家的楷模,甚至长得都要合大家的意。就是圣人也会犯错,孔圣人也曾被小儿难倒过,也曾做过见南子的糗事,也曾被人撵得到处跑。

       余秋雨的散文代表了一种风格,这种风格有很多人喜欢,这就成了。你不喜欢没有关系,不看就是了,不能要求人家都不看。至于文中的错误,更是难免。余秋雨不是历史学家,不可能对历史研究得那么透彻。但是,这不等于说他就不能够写历史文章。一个搞戏曲的把历史写得这样有文学,也难能可贵,虽然不能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至少也有点风骚。平心而论,自己是不是也能写到这等水平呢?

      余秋雨在文革中表现,就更没有必要揪小辫子。文革是一场恶梦,有几个人能在这场恶梦中保持清醒?

      文人历来相轻。骂骂余秋雨没有任何后遗症,警察也不会找上门,反而显得自己也是在文化人的行列里,并且都能骂余秋雨了,何等痛快!昨晚受老婆的气也消了。

 余秋雨爱出风头,喜欢教导人,这是他个人行为,是他的性格,说得重一点,是他的素质。比如说,我们在学校请假,把请假条悄悄地递给老师就行了,他向香港请假,非得在网上公布,这有什么办法呢,人家喜欢,又不犯法。

 至于余秋雨长得是不是像老太太,或者师太什么的,这更不是我们能够管到的,只要马兰喜欢就成。说不定马兰躺在余秋雨的怀抱里能够找到一种久违的母爱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