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文/原创教育人文/历史我记录校园杂谈 |
分类: 麻辣教育 |
子在川上曰
孔子一生颠泊流漓,曲折坎坷。年纪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过着背井离乡、寄人篱下、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为了生计,孔子做过很多在当时是很卑下的工作,譬如管理畜牧,管理仓库。27岁创办了私人学校,招收了一批学生,开始传播自己的思想,并取得了较高的声誉。后来进入鲁国政界,当过市长,代理过总理(宰相),政绩也斐然。最后终因政见不和,被迫离开鲁国,55岁开始周游列国,寻找、推销自己的思想和治国理念。十四年间,先后周游了卫国、陈国、宋国、郑国、蔡国、叶国、楚国等。十四年间,受尽了白眼、冷遇和嘲弄,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孔子总是泰然处之,自得自适,不忧不惧。在陈国的时候,饭都没得吃了,门人都有怨言了,但孔子仍然保持着乐观幽默的态度,仍然弹着琴,唱着歌。60岁时在郑国与门人走散,后来有人在东门找到孔子,说他的相貌“累累若丧家之犬”(流浪狗),孔子听后说,“别的我不知道,至于说象一条丧家狗,倒有点像”。丧家犬之说,大概出自于此。
丧家犬没有什么不好。我倒以为,这是一种精神,一种豁达开朗、不屈不挠的精神。我且把它命名为“丧家犬精神”。我校06级学生即将进入就业实习阶段,走向社会。在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我们的学生的境遇会不会象昨天的孔子呢?会不会也被人说成是“累累若丧家之犬”?我看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怎样面对这一切,孔子的思想则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透过圣贤著作的字里行间,我管窥到一丝“丧家犬精神”。
一、志存高远但不好高婺远
丧家犬不是野狗,而是一条有理想的流浪狗,游荡在理想和现实之间,孜孜不倦地追求。一个人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就是要立一个志向,也就是树立理想。志向很重要,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方向。怎样立志,《论语》中有一段精彩的记载:一天,孔子和他的四个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和公西华在一起坐着闲聊,孔子让他们说一说自己的理想。子路不假思索地抢着说:假如给我一个中等国家,不出三年,我会把它管理得兵强马壮,繁荣昌盛。孔子听到后,反应很冷淡;冉有说他的理想是治理一个小国家,他会让人民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孔子听后仍然没有什么反应;公西华的志向就更小,他说只想学习做一个小小的司仪;还剩下一个学生曾皙没有说话,孔子说曾皙你想做点什么呢?曾皙正在弹琴,只见他不慌不忙地把曲子弹完,放下琴,站起身来,毕恭毕敬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我的理想是在春暖花开的时节,和几个朋友带上一批孩子,一起到沂水中,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然后一起高高兴兴地唱着歌回去。孔子听后,高兴地说:和我的理想一样啊。为什么孔子只赞同曾皙的理想呢?并非是前三个学生的理想不好,不够远大,而在于他们谈论理想的态度。四个学生当中,只有曾皙不慌不忙地,在做完自己该做的事情,该敬的礼仪后再回答老师的问题,他的理想虽然不是惊天动地的大理想,只是一些小事情,但他的内心是充实的,他的理想虽然不是某个具体的职业,但有了这份淡定、从容和自信,又有什么职业他不能做呢?
这使我想起一位班主任老师曾经跟我谈过这样一件事:他带过的一个班(已经毕业),在第二学年,每天打扫卫生的时候,人都跑光了,只有劳动委员一个人每天坚持打扫,而且打扫得干干净净的。当时,他就断定这个同学将来肯定有出息。果然,毕业后,这个同学换了很多工作,吃了很多苦头,但始终没有放弃努力,最后通过自学考取了联想工程师(他不是学电脑专业的)。
理想不是空谈,更多的是脚踏实地,是以自身人格的完善为前提。今天的中国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浮躁。超女、超男通过唱歌、表演一夜成名,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很大的冲击,产生误导。电视剧中男女主人公年纪轻轻的就当上了“CEO”也确实给我们的学生带来很多诱惑。但是,同学们要知道,李宇春,张靓颖只有一个,你也不一定能当上“CEO”。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有无数条岔道,那叫机遇。一走上岔道,就可能和原来的理想大相径庭了。就拿我来说吧,我在大学学的是经济管理,我的理想是想当个企业老总,我也想人家叫我“彭总”。但天不遂人愿,造化弄人。我始终没有做成“彭总”,只不过由“小彭”变成了“老彭”。
二、脚踏实地但不原地踏步
但是,脚踏实地并不是说在原地踏步不动,一年是这个样,两年还是这个样。要有所进步,有所提高,朝着你的目标努力。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可以争取当上工长、车间主任;搞市场营销的,可以试着向营销主管、区域经理的方向努力。想升职没有什么不好。虽然说升职并不是成功的唯一标志,但是争取升职却代表了你在努力,你在进步。甚至可以自己试着创业。不要怕失败,汉朝有个叫孟敏的,背了个陶土烧的大瓶子走,不小心掉在地上摔碎了。他头也不回,仍旧往前走。人家问他为什么看都不看一下,他说已经摔碎了,看有什么用。这就是“堕甑不顾”的故事。失败也是一种人生经历,一种历练,“打脱牙齿和血吞”。经受住失败,你离成功也就不远了。
三、特立独行但不离群索居
我校学生大多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后出生的,即所谓的90后。曾经看到一则描写70后、80后、90后区别的小文章,说: 70后无论任何时候,看到有站着的领导,都会马上给领导让座,80后崇尚上下级平等,90后天上地下,唯我独尊!吃饭的时候,70后喜欢坐在老板旁边,80后最好别坐在老板旁边,那才无拘无束,90后我就是老板!我比老板还牛!虽然有戏谑的成分,但90后在为人处世、待人接物方面确实有欠缺。我们有很多同学不也是这样吗?把奇装异服当作时尚,把不讲礼貌、不守纪律当作个性。在学校里,老师、同学可以原谅你,工作以后,谁会原谅你?肯定会吃亏的。
如何融入社会?与社会和谐一致?孔子说过:君子和而不同。所谓和而不同,就是要做一只特立独行、卓尔不群的流浪狗。尊重和理解每一个人,倾听每个人的意见,同时又能坚持自己的观点。能够团结、照顾很多人,与大多数人能够打成一片,使所有的人,不管是亲疏远近都觉得舒服,你走到哪里都受欢迎,使人欢欣鼓舞。毕竟,人不是生活在真空里,要与社会各方面打交道。生活,说到底,就是各种关系组成的。
孔子这条流浪犬终其一生也没有找到他的精神家园,在他的那个时代,一直没有受到重视。这不要紧,孔子的思想在后世却大大放异彩,照耀千秋万代。这就是精神的力量,唯有精神永不灭。若干年后,如何有人能够记得我们的片言只语,那就算是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