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竹笋

(2008-04-13 14:26:59)
标签:

文学/原创

休闲

                         
          
                                竹笋

 

         竹笋

 

    清明节回老家扫墓祭祖,顺便踏青游览.老家在山区,虽然还是春寒料峭,但漫山遍野已是绿油油的了,杜鹃花也开得正艳.穿过竹林的时候,惊喜地发现一棵棵竹笋已经从地里冒了出来。

   竹笋是我的最爱。记得小时候,一到春天,就和小伙伴到处挖竹笋。一半是为了吃,一半是好玩。竹笋和猪肉一起烧,端的是鲜美无比。一直到今天,我以为最好吃的一道菜就是肉烧竹笋。对竹子倒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虽然长大后读过不少有关竹子的诗,有的至今还记得。像王维的“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还有清代郑板桥题竹画的两句“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但我始终没能感受到竹子有多大的“高风亮节”,大概是竹子太多的缘故。至于读到苏轼的诗:“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人俗不可医”。倒把我推到肉烧竹笋的怀抱。我以为人俗不俗,跟有不有竹子实在没有多大关系,要是每年春上吃不上一顿肉烧竹笋,倒是天大的遗憾。

   大哥知道我的爱好。中午吃饭的时候,大哥把一盘红烧肉焖竹笋放到我面前。那红烧肉是用农村自然放养的土猪肉烧的,放在酱油汁里小火慢慢炖,直炖得皮酥肉烂,油润光亮。本来清瘦的竹笋被红烧肉的油浸润得丰满、细腻。咬一口红烧肉,滋滋冒油,味中透着竹笋的清香,竹笋的雅气;吃一口竹笋,味浓香滑。充满诱惑,令人消魂。最俗的红烧肉与最雅的竹笋结合在一起,竟然如此的完美!这让我豁然开朗,为什么现在的美女大都喜欢找有钱人,哪怕那男人是个歪瓜裂枣也在所不惜。美女好比竹笋,有钱人好比红烧肉。没有红烧肉的滋润,那美女的命运如同竹笋一样只有两个:找一个情投意合但一贫如洗的人过一辈子,这就像清水煮竹笋,你认为这样好吃,那也没有办法,毕竟对幸福的理解因人而异。但大多数人不敢苟同。所谓贫贱夫妻百事哀,又所谓仓禀实礼仪足。有钱并不等于俗,贫穷也不代表高尚。古代穷书生遇上美貌小姐成就美满姻缘的故事大多是戏剧化。当爱情遇上金钱的时候,穷书生曾经的誓言顷刻间就可能随风而逝,以致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另一种下场就是一直清高下去,终身不嫁,如同竹笋变成竹子,一生都挺拔清秀,但一生都鲜有人问津,直到叶落根枯,人老珠黄。顶多是被人观赏把玩品鉴,赢几句诸如清高、虚心、气节之类的风话。所谓爱情不仅仅是精神的,物质永远是第一位的。鲁迅曾说过:贾府上的焦大,也不爱林妹妹的。那林妹妹更不可能爱上焦大了。林妹妹终日以泪洗面,没有人能受得了她的清高,最终只能落得“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倒是薛宝钗可爱得多,要清高有清高,要现实有现实,是红烧肉和竹笋的完美结合。年少的时候,最看不起美女嫁有钱人,那真是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味道。历经沦海桑田,才知道巫山云雨本为楚王,不然也不会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中国历代的文人也大多喜欢以竹子自喻,君子比德于竹。那多半是不得志时的一种写照,或者穷困潦倒时的自嘲,在飞黄腾达、踌躇满志时是想不到竹子的,想到的是在官场上如何投机取巧,如何四处钻营,以便上下通达。请原谅我说得这么直接。依我看,倒是以竹笋比喻更恰当一些。从小时候我们就被教导“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不是直奔主题—金钱美女?哪里看到竹子的影子?众多的读书人头悬梁,锥刺股,皓首穷经,为的是什么?“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为的就是这天下知。金榜题名,入朝为官,衣锦还乡,是每个读书人不二的选择。没有人会面对功名利禄而心无旁鹜地做虚心有节的竹子。李白侍奉过唐明皇,陶渊明在“不为五斗米折腰”之前做过县令,已经折过腰;更远的时候商的遗民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饿死首阳山,被后人称为“二贤人”、“二君子”。暴虐的商纣已经灭亡了,为什么还要为它守节?西汉的东方朔就不以为然,说他们是“古之愚夫”。认为“贤者居世,与之推移,不凝滞于物。”这几句话我最为推崇。这也是历代知识分子都信奉的中庸之道,不走极端,不走偏锋,致力中和。与朝廷、与政府妥协是必由之路。何况入朝为官可能是报效国家、造福百姓的极好途径。在改造社会的同时逐渐地塑造自己的品格,而不是一味的清高。为什么美味的红烧肉非要说它俗呢?为什么要用异样的眼光打量着竹笋和猪肉的结合呢?

   “门对千棵竹,家藏万卷书”。一个穷秀才对面的富人家后花园里种了很多竹子,秀才嫉妒,在自己的门前写了这幅对联。秀才是叶公好龙,如果真爱竹,大可自己去种一些。那富人心胸也小,气不过,把自家的竹子砍短了。秀才又重写了一幅:“门对千棵竹短,家藏万卷书长”。富人更气,把竹子连根挖出。秀才再写:“门对千棵竹短无,家藏万卷书长有”。当时我要是在场,肯定要劝那富人不要挖竹子的根,待到明年春暧花开日,竹园中肯定会生出一棵棵鲜嫩的竹笋,和肥猪肉一起煮,岂不羡煞那秀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