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老兵今昔
老兵今昔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284
  • 关注人气:3,147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三棵树与女兵

(2022-08-28 11:48:53)
标签:

榆林基地

986部队

马青华

军旅生涯

杂谈

分类: 有感而发

者简介马青华原海军南海舰队榆林基地政治部群工处、司令部直政处干事。1968年入伍,曾在基地986部队、425医院、门诊部任职。撰写整理过多篇关于西沙海战的文章和资料。以下照片为马青华(一排右一)1981年与榆林基地直政处同事合影。

三棵树与女兵

三棵树与女兵


三棵树与女兵

 

马青华


三棵树与女兵

三棵树与女兵

 在祖国的宝岛海南岛,海口和三亚是位于南北两端的两个城市。在以公路运输为主的年代,连结两头、纵贯南北的交通动脉主要有西线、中线和东线,大抵是每个到过海南的人必走之路。


三棵树成了地标

  汽车飞奔,山清水秀划过眼帘。海口至三亚穿越琼山、琼海、走过南渡江万泉河,辗转万宁橡胶林兴隆华侨农场,跨过陵水湾跨藤桥河,迎面而来的就是一湾碧水静谧港湾,再见到海港的灯塔,榆林军港,三颗树矗立路中,冷不丁就扑面而来和我们撞个满怀。


 三棵树是那个我们那个年代的地标。榆林海军和陆军大院马路两边有树冠宽广、美艳俏丽的凤凰树,不少路面是黄泥沙石铺设,路边稀稀拉拉的马尾松,或几株椰树立在那儿,楞是没有其他特色。马路中间突然冒出的三棵树一字摆开,横空出世浓蔭蔽日,茂盛无比硕大无朋,无疑就成了最具特色的标志。


  据有心人考证,说是先有三棵树,后才有公路;三棵树长成参天大树后,后续的公路才拓宽加大,升级为柏油路面;三棵树老去消亡,公路才大道如砥车流如梭。三棵树两侧,右手方向有榆林小学、部队营房,军事禁区;左手方向的则是旅游胜地大东海,海平面阔,水波不兴,细沙如玉,最为人称道的是四季宜人水温如恒,堪比夏威夷圣淘沙,一年到头游客如鲫,热闹非凡。

三棵树与女兵

   三棵树有两棵是酸角树,一棵是小叶榕。酸角树果实成熟期间,枝干上挂满了酸角豆,这里是榆林小学的孩子们上学放学必经之地,打闹嘻戏,攀枝摘果。



三棵树见证了女兵们的成长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今日的三亚是中国唯一一座同时具备热带雨林和热带海洋风光的城市。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沧桑巨变,曾经的边陲小镇天涯海角蝶变为国际知名的旅游品牌。

  但早先的三棵树,至少在成为一方地名之前,却是一个蛮荒至极军事驻守之地。那傲然挺立的身躯如默默无语的伙伴,陪伴着忠于职守的女兵迎着太阳前行。


三棵树与女兵

 1970年初我们就在距三棵树仅百步之遥的“八五坑道”值班,侦听美海通信传播信号,开始认识了美海第七舰队“企业号 、小鹰号”航母。 

  每天,早上出操跑步,晚上谈心散步,常常要经过三棵树,似乎在互相端详互致问候,可以说,那些年军旅生涯中,三棵树始终陪伴在我们左右,它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和情结所在。

  与其说三棵树是人之皆知的地标,那不如说“八五”坑道则是名人视察之洞,江青、叶剑英元帅等人在这里看望过值班部队官兵。

  1969年3月,中苏边境形势严峻,全民备战深挖洞、广积粮,据有资料显示挖洞的轴长超过万里长城。 


  知情人士透露,我们值班的“八五”坑道,有三个进出口,位置不同,层次有异,有首长的指挥室,有司令部作战、机要、情报、通信等部门,深入观察几百米且有梯级爬坡至后山986方向,在坑洞某处还有蓄水池。

  警卫连68、69年以前的军人参加过修筑坑道的打风钻、护墙、放炮、排险工作,想起来都是故事铭记。

三棵树与女兵

   1969年986训练队由榆林425医院、海口424医院、基地门诊部选调9位女兵组成了第一批学员,一年后她们活跃在“ 八五坑道”值班,开始了长达五年多无怨无悔、心甘情愿奉献于海军情报事业的日日夜夜。

  致敬!默默无闻的一线英雄! 

三棵树与女兵

   1971年基地司令部直属单位在海螺农场进行新兵入伍训练,986直接从女兵排中选出来10名女兵留给了第二批训练队。第二年她们在教员及上一批老学员的带领下开始了情报事业。由于女兵数量增加, 门诊部增派一名女卫生人员,加上女教员,人数达到23名。

三棵树与女兵

   有多少人怀念这魂牵梦绕、却又回不去的一号门,梦想着能有一天还在这儿站岗执勤? 照片是74年换装后通信处参谋、西沙海战海上指挥所成员、二等战功荣立者杨锡全(中),与战友一号门口的留影。

三棵树与女兵

  当年的一号门室外无挡风遮雨之处,可没有照片中这样的高端大气,卫兵严谨正规、恪守不渝。你知道基地一号门门卫的眼力有多“毒”吗?

  进出一号门女兵最频繁的当数司令部机要处的“四朵金花”,因为频繁,她们甚至都不下单车;其次就是我们,当然还有门诊部、425医院及再后来的通信三连女兵。警卫连的兄弟们能从中一眼认出说:“看,这是986的女兵。”识别密码全写这儿!

  是啊,全基地女兵唯有我们穿的是大针脚缝纫机补过上衣衣领和裤子。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有几分刻意打磨过得潮流碎洞和装饰补丁。

  俭以养德、俭故能广、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那个年代的时尚元素。

三棵树与女兵

  那时候,女兵与男兵一样,班长配备冲锋枪,战士步枪,真枪实弹,飒爽英姿。

三棵树与女兵

  毛主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作‘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特有的本色,是革命战士的高贵品质,体现了革命军人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奉献精神,是人民解放军的宝贵精神财富和优良传统。

  照片中就餐的女兵是我们的真实世界,没有饭堂桌椅,碗放在沙土地上,蹲在地上吃饭,突然刮起一阵风,碗里覆盖了一层薄薄的黄色“胡椒粉”,遇上风大捂脸便跑,这饭是吃不成了。坐着的是地面上自然凸起的大石头,身后的茅草房是我们自己搭建的宿舍。

  每当翻看相册时,孩子会问:“你们怎么在猪圈边吃饭?”

  顿时心里百感交集、五味杂陈、怅然若失一起涌上心头,他们怎能知道当时的生活状态?于是淡淡地说:“你们今天是多幸运”。

  为改善营区环境,我们修整山坡挖地基,这里面也含着自己故事:有好几天我严重腹泻,有一天跑了20次厕所,脱水不轻、然而从不对人提起,更不请假休息,那时大家年轻一心一意为了部队营区建设而拼命努力工作。

  基建工程全靠自力更生,民工就是我们自己。有北京来的子弟通过找关系弄来钢筋和水泥,女兵们跟男兵一样在基地码头卸船搬运,不像现在还戴个口罩,那可真是灰头土脸浑身都是水泥。洗头时,头发上的水泥都结成了硬块,真难清洗。

  那个年代主要科目是上业务课、军事训练、政治学习,还要上山砍柴、生产劳动,各班都有种菜任务。

  还记得山上的小水塔是全体指战员一趟一趟把砖头挑上山修建的。女兵们稚嫩且年纪不大,最小的只有十四岁,最大的不满二十岁,当兵前没干过重活,就是空手上山都是汗流夹背气喘吁吁,更何况是挑砖?黄豆般大小的汗珠顺着手臂流淌,背后的衬衣一直湿透到裤腰下,然而每人都在豁着命挑,最多有人十几块。典型来了:基地某副参谋长的女儿最能吃苦,愣跟男的挑一样数量的砖。下山时双腿发软,恨不得倒地上不想再起来。

三棵树与女兵

     1972年《上海公报》发表,中美关系开始逐渐破冰缓解,总参三部调整战略部署,986实施改组。

  1974年下半年,一部分人员包括女兵在内调到舰队勤务四团,剩余的部分人员与勤务四团部分人员在廉江重组后为新的独立大队,也有为数不多的人调到水面舰艇部队,我们9个女兵被分配到425医院。随后的一年多,人员调动、退伍转业,逐步减少。

  986(海军技术勤务第三大队)从此消失,营房留给了高炮七团成就了他们的团部。  

  哈哈哈,老天有眼,这世界真的太小,几年前从医院选调出来,现在又回到起点,同期入伍的兵早已是老护士,除我之外她们8个人成了医护战线新学员,与新兵一起重新开始。

  那时候我们唱的是“毛主席的战士最听党的话” 的歌曲,做到了一生交给党安排,“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我们传承了父辈们的光荣传统。


 三棵树的情爱密码

  986是干啥的?都认为是神秘部队,在部队时没搞清楚回地方后还是那几个字“情报部门” ,真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横看成岭侧成峰,流传版本各自随意。 

  工作性质决定“保密工作慎之又慎” ,来986首先学习《保密手则》、《保密等级》,再学习英语,上岗分工,侦听校译……

  至今为止,凡986 干过的人,防范等级、保密意识依旧刻板遵守。

  这自然是女孩子们最向往的军营,那分到986自然是感到荣耀和自豪。  

  有女兵的部门也是单位领导最害怕最担心的的部门:害怕的是男女之间一旦摩擦爱情火花会比较尴尬麻烦,担心的是这些女兵大多数来自军队或地方干部家庭存在“骄娇”二气,且不一定能吃苦,几年下来证明她们与男兵一样践行着“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

  部门领导除强调纪律(不许谈恋爱)外,还在训练队完成学业分配时,煞费心机。他们把那些城市来的、家庭条件好、本人有些才华、个头相貌出众、能说善辩的男兵都放到尖峰岭的三中队,那里交通太不便利、生活环境太艰苦简陋,值班坑道中的工作仪器设备、生活用品全靠自己手足并用背上山,这里深山密林,人烟稀少,就连半山腰的地方林业局都没有异性。

  遇见阻力的水流会激起更大的浪花,有时候这浪花会更白更好看。  

  青春期的骚动是关不住的,几十年过去了,后来的有意无意间暴露出来只属于他们自己懂的接头暗号,原来都在这三棵树里。

三棵树与女兵

   六十岁代末,老一代986人开始在尖峰岭开劈新营区。三中队即将在此驻扎值班。

   尖峰岭主峰海拔1412米,险峰高耸、云雾迷幻,据民间传说尖峰岭是座海上仙山,拥有林海、大海、云海、雾海四海奇观和芳香纯净的自然空气,山势不同、植物有变。

   网上可查到主要景观为:南海第一哨、战备隧道。这些景点可是我们986三中队当年的营地和值班的坑道?

三棵树与女兵

  熟悉尖峰岭的人一眼认出照片中的背景是主峰,自然也认识照片中的人物,当年这些年轻英俊、体态帅气、才华横溢的小伙子凭借着自身种种优越条件被领导“发配”到尖峰岭三中队。

  军人因使命而存在,军装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青春在拼搏与奉献中彰显精彩,荒芜人烟的艰苦、业务工作的繁重更使得他们伟岸刚毅。

  那个绚丽多彩的的花季,他们(她们)一起交集,也许她来过?也许他爱过?也许他们走过一段刻骨铭心的甜蜜……

 一切归“零”,看官自己去猜吧!


三棵树与女兵

  这是我们自力更生新建的宿舍。


相约老战友,重返老部队

三棵树与女兵

  2009年我们重返老部队在炮团营房走了个遍,看看自己亲手建成的营区是否改变模样?经营区领导同意各自登上曾经是自己的宿舍看看。热闹气氛让小战士们特别惊讶地看着这些激动开心的年纪不小的男男女女,当听了我们的介绍后,脸上露出敬佩和尊敬的神情,主动走出来跟我们在些大妈大爷们合影。

三棵树与女兵

    重返老部队,那是一生的快乐!

三棵树与女兵

  总有一段艰难岁月给人生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2004年一位勇敢的女兵不顾已是满山荒野无路可寻情况下,在一个炮团司机的带领下,再次登上“八五坑道”打着手电筒穿越当年值班之洞,感慨人生。

三棵树与女兵

  我们拥有3位英语女教员,她们对学员充满热情、期待、希望。作为教员她们因材施教、兢兢业业、循循善诱,是学员们的良师益友,也获得了桃李满园。

  2012年,当年的学员从温州、广州、株洲代表全体学员分别赶到汕头大学拜访看望了邓教员和梁教员夫妇和洪教员,衷心感谢她们相处虽短、涌泉终生,祝福她们健康长寿、吉祥如意!

三棵树与女兵

  半百光阴弹指度,风雨同行岁月悠。有些战友分别后一直联系不上,那年秦皇岛北戴河之行,大家说一定要把没联系上的人找出来,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的努力,一个深夜终于与想联系的人相拥相聚,见面时大家略带疼爱地说她真是 “千呼万唤始出来” ,于是有了战友重逢酒满瓯,岁月回味歌无休。

三棵树与女兵

   榆林基地大楼,毛主席挥手我前进塑像前合影,完成了返回老部队心愿最后的任务。

三棵树与女兵

  2018年在天津举办了第一次986聚会,女兵们给大会带来的节目使会场惊喜兴奋掌声不断,当年自编自导自演的歌曲《天涯海角干革命》、女兵代表编辑的《986女兵集小影书》、舞《剑》博得喝彩声声。聚会小结:女兵比男兵发挥得更出彩,更有优势。

三棵树与女兵

  与曾经的队长指导员、老教员合影留念。

  90年代初,三棵树完成了历史使命,多年后回望那远去的风景,仍在风中飘荡,留下的才是人生。

三棵树与女兵

   岁月不居,兵营流水。几十年过去了,传闻网上三棵树的传记很撩知情人士,关于你的消息真的难以忘记,追逐沿途的风景,还带着你的呼吸。不禁感慨万千,嘘吁不已……

三棵树与女兵

 一生眷恋是军营,为庆祝建军95周年,追叙军旅,记下我们与三棵树的故事。

  特写此文。



关注公众号   看老兵们卫国戍边故事

三棵树与女兵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