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几天,军旅博友“过客L-J”在我的博文《难忘一段拖救越南军火船的经历(四)北京电话到滩头》后留言,提及了油画《我是海燕》(见上),我挺兴奋地做了回复:非常喜欢《我是海燕》这幅油画,至今还保留着当年的那副画和邮票。从画面上看,背景有椰树,应该是海南岛的女电话兵,记得当年看放映故事片之前的《新闻简报》,其中有专门介绍这幅油画创作过程的内容,画作者最后在女兵拿着线夹的手上抹了一笔,让电闪的反光愈发突出。

这幅油画由时年23岁的年轻战士潘嘉俊在1972年创作。那时作者从未受过专业美术训练,1971年进广州军区美术学习班培训,当年作为广州军区"海上军需服务队"成员,深入基层部队收集素材,集思广益提炼主题,一举创作出突出和讴歌一线部队战士典型形象的优秀画作。《我是海燕》在军营内外以至全国流传甚广,《人民日报》等多家全国性报刊予以刊载,影响很大。此画作曾入选全军全国美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更具有代表性的是,邮电部于1973年3月8日发行《中国妇女》编号邮票一套三枚,《我是海燕》就是其中一枚编号为65的邮票图稿。

画面上,在暴雨倾注电闪雷鸣的恶劣气象环境下,爬杆作业检修电话线路的女通信兵,犹如高尔基笔下高傲飞翔地海燕,勇敢搏击暴风雨;身临其境,仿佛听到了画面传出女兵镇定自若、坚定自信的联络声:“我是海燕......”。

海燕
作者 高尔基(俄)
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像黑色的闪电,在高傲地飞翔。
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在这叫喊声里──充满着对暴风雨的渴望!在这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愤怒的力量、热情的火焰和胜利的信心。
海鸥在暴风雨来临之前呻吟着,──呻吟着,在大海上面飞窜,想把自己对暴风雨的恐惧,掩藏到大海深处。
海鸭也在呻吟着,──它们这些海鸭啊,享受不了生活的战斗的欢乐:轰隆隆的雷声就把它们吓坏了。
蠢笨的企鹅,胆怯地把肥胖的身体躲藏到悬崖底下……只有那高傲的海燕,勇敢地,自由自在地,在泛起白沫的大海上飞翔!
乌云越来越暗,越来越低,向海面直压下来,而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
雷声轰响。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把这些大块的翡翠摔成尘雾和碎沫。
海燕叫喊着,飞翔着,像黑色的闪电,箭一般地穿过乌云,翅膀掠起波浪的飞沫。
看吧,它飞舞着,像个精灵──高傲的、黑色的暴风雨的精灵,--它在大笑,它又在号叫……它笑那些乌云,它因为欢乐而高叫!
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它深信,乌云遮不住太阳,──是的,遮不住的!
狂风吼叫……雷声轰响……
一堆堆乌云,像青色的火焰,在无底的大海上燃烧。大海抓住闪电的剑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这些闪电的影子,活像一条条火蛇,在大海里蜿蜒浮动,一晃就消失了。
“暴风雨!暴风雨就要来啦!”
这是勇敢的海燕,在闪电中间,高傲地飞翔;这是胜利的预言家在叫喊:
——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


夏季的海南,台风引来的暴风雨习以为常,每每台风来临,我们港口信号台作为指挥机关调度港内外舰船抗台风的中枢执行机构,显得异常繁忙,往往全员战备上岗。
你看,上面两张图片是我不久前从央视电视片《国家记忆》节选的50年代信号台截图,再看看下面那张,是我1971年拍得榆林基地港口信号台的老照片,对比一下,这不就是我们的信号台嘛!只不过时隔10多年加了半圈木檐。点击可参阅博文《我的信号台》。
记得有一年抗台风值班,所有人员顶风冒雨在信号台上坚守,风太大无法下来吃饭,炊事员小龚(66年湖南兵)身上绑着绳索拖拽装着饭菜的大筐,艰难地四肢爬坡,将饭菜送上信号台......呵呵,那才叫“乐在天涯战恶风”。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