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闻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于昨天(8月31日)通过了关于设立烈士纪念日的决定,规定每年9月30日为烈士纪念日,在那天国家举行纪念烈士活动。
这是咱们国家第一次以法律形式专门设立烈士纪念日,在这之前,世界上很多国家,如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早已设定了本国法定的烈士纪念日,虽然名称叫法不尽相同,但都是代表国家和激励民众缅怀为国牺牲的忠勇先烈,唤起爱国精神的举措。美国政府1971年在其国内各地类似纪念活动的基础上,设立了国家的阵亡将士纪念日。每年的这个日子,总统都要和民众一起在阿灵顿国家公墓举行纪念活动,各地的纪念形式也多种多样。以下两张照片是1998年我去阿灵顿国家公墓时拍摄的。

美国政府“阵亡将士纪念日”的活动地点,位于首都华盛顿附近的阿灵顿国家公墓。这里基本上可以说是美国军人的专用墓地,能够安眠在此被视为荣耀。虽然也有军政名人及对国家的特殊贡献者被葬于此,但战争中的阵亡士兵始终是安眠者的主体。图上是平时无名烈士墓的换岗仪式。

设立烈士纪念日是以一个国家的名义向烈士致敬,这无疑将成为中华民族血性世代相传的一个重要载体。
此举就如同在人民心中矗立起一座英烈丰碑,时常唤醒我们对人民英雄的记忆和缅怀。曾有人说,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对奉献、对牺牲、对烈士、对英雄的推崇与爱戴、珍惜与缅怀,怎么会有英雄与烈士路上的接续与传承?国家和民族在发展和建设中需要付出和牺牲,我们必须凝聚对烈士的神圣敬重情感,倡导对烈士和牺牲精神的崇敬。

以上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照片摄于1972年。纪念碑背面镌刻着周总理题写的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碑文落款为:
一九四九年九月三十日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建立

上下两图为今年1月拍的去年底落成的北京西山无名英雄纪念广场。

让后人记住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
血肉铸成强国魂,今天祖国强大了,永远不能忘了他们。我们期待以此为契机,国家进一步重视改善烈士的褒扬和抚恤,因为做好这件,是一个即负责任又懂得感恩的政府对付出鲜血和生命捍卫国家的行为的认可!勿忘历史,勿忘烈士,效忠祖国,代代相传,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我们的国家才有未来。
一位海军将军,也是参加过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曾感叹地说道,真正对战争记忆犹新的、对战友感情百倍珍爱的、对阵亡将士念念不忘的,却大多是基层的官兵!这位将军根据宪法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国家节日”的规定,曾在2005年3月十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上,提交了一份建议:国家设立阵亡将士纪念日,虽未见下文,但是他始终通过自己的努力,实实在在的为西沙海战烈士家属做了许多难以办到的事。下图是将军在祭奠西沙海战烈士的仪式上宣读自己撰写的祭文的照片。


相关博文见《重回故地之八:祭奠西沙海战英烈》
后记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9周年之际(9月3日),又闻国家民政部公布了第一批在抗日战争中顽强奋战、为国捐躯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其中的国军英烈占近三分之一,历史给了那些曾为中华民族牺牲的英烈,不管其政治信仰如何,一视同仁地给与民族英雄地位,让人感慨。
名录中所列的朱鸿勋【(1899—1941)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3军副军长兼第130师师长】是我中学同学、好友朱H的爷爷,上学时他曾悄声告诉我:我爷爷虽然是国民党军人,但他是抗日时让日军炸死的。
前几年同学回国后我们聚会,他兴奋地告诉大家,他爷爷的墓碑前几年已经被发现。这位抗战英烈、国军中将竟被埋藏在重庆南山黄桷垭一块红苕地下长达半个多世纪,一直不为人知。
从老同学年少说到其爷爷时悄然耳语,到后来国军抗日英烈后辈兴奋地让大家分享周知的变化,我感受到历史在进步、在完整、在真实。
附:朱鸿勋网络资料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53军与日军搏战于黄河南北、晋、鄂之郊。朱鸿勋首当其冲,奋勇杀敌,不为寇慑。1938年,53军奉命驻守三溪口,保卫湖北通往湘、鄂、粤的要道——阳新(今湖北东南部)。日军新锐部队来犯,朱鸿勋率军与之殊死作战,连续指挥作战六天六夜,吓得日军不敢前进。因此,武汉的军资器械才得以南运。
1940年,宜昌、沙市相继沦陷,朱鸿勋率军进驻湖北境内藕池口,使日军挥戈前进的计划不能得逞。1941年除夕前两天,朱鸿勋率军偷袭日军,日军利用空军反袭。朱鸿勋中弹牺牲,年仅42岁。朱就义后,蒋介石追赠其陆军中将衔,参谋总长兼军政部长何应钦亲临吊唁。因战事原因,朱鸿勋将军暂埋于重庆南山复兴村。
第一个烈士纪念日国家公祭活动补记
2014年9月30日上午10时摄于电视屏幕



步伐铿锵,情感凝重,共和国礼兵护送敬献烈士的花篮登上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祭台。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让烈士不朽,让英雄辈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