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年·故事】陈新:恒星璀璨

(2020-08-14 20:38:15)
【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年·故事】陈新:恒星璀璨


【纪念创刊70年·故事】陈新:恒星璀璨


北京文学 今天

 

 


       2020年9月我们将迎来《北京文学》70周年华诞。

       《北京文学》创刊于1950年,沉淀了深厚的文学底蕴。第一任主编为老舍,汪曾祺曾任编辑部主任。著名作家杨沫、王蒙、林斤澜、浩然、刘恒都曾担任过正、副主编。70年来,一大批作家在《北京文学》发表处女作或在《北京文学》发表成名作,还有不少铁杆读者一直关注并阅读《北京文学》。数十年来他们与《北京文学》鱼水相依,有了许多值得怀恋并回味的故事。为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周年,我们将陆续邀请部分作家和读者为大家分享他们与《北京文学》发生的故事,敬请关注。


作者简介


【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年·故事】陈新:恒星璀璨


     陈新,男,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剧本。擅写重大题材,采写了我国探月工程、探海工程长篇报告文学《嫦娥揽月》《蛟龙逐梦》。曾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北京文学》优秀作品奖、浩然文学奖一等奖、儿童文学金近奖、四川“五个一工程”奖、四川文学奖、徐迟报告文学提名奖等。散文《江凡》入选北师大版全国小学《语文》课本。受邀创作展现我国文艺家取得辉煌成就的四集纪录片《召唤》,并在央视播出。


我与《北京文学》



 

恒星璀璨

 

/陈新

 

 

 

送给你小心心

送你花一朵

你在我的生命中

有太多的感动

你是我的天使

一路指引我

无论岁月变幻

爱你唱成歌

……

 

想到她,尤其是想写点关于她的故事之时,我脑海中突然就冒出了这个旋律,并默默吟唱了起来。

吟唱的不是一首诗,而是最近比较流行的一首名叫《听我说谢谢你》的歌曲的歌词。

我说的她,不是人,更不是美女。

而是殿堂里的神,而是我最爱的一本纯文学杂志,而是被仰望托举的《北京文学》,而是快迎来70华诞的缪斯。

如恒星璀璨,她一直高挂在我文艺的心中最圣洁的位置。

20世纪90年代,以及更早,我开始自费订阅《北京文学》,一直订阅至今。

在《北京文学》杂志里,我拜读了不少灼灼其华的优秀作品,吸收了很多滋养心灵的艺术营养,仰视了很多花开馥郁的动人美景……

这是我爱她的根本原因。

散发出油墨芳香摇曳生姿的世界,给了我许多从未有过的美感和奇妙绚烂的想象空间,让我逼仄见识里的井底天空,变得那么辽阔。

10多岁的时候我开始发表作品,时时拜读《北京文学》之后,就有了给她投稿的想法。

初生牛犊不怕虎,那是因为幼稚。

投过几次诗歌、几次散文,全都泥牛入海,初生牛犊怕虎吗?不仅怕,还有些灰心了。

虽然饱受打击,但却不影响我对她的敬爱。

因为对一本用稿只讲质量不讲关系的杂志来说,我越被打击,说明其品质越高,也说明我的段位越低,还需多多努力。

十年后,我投寄了8万多字的中篇报告文学《探海蛟龙》。

这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蛟龙”号潜水器进行海洋深潜实验的文学作品,这8万字是我从20多万字的全稿中挑出的部分内容。当然是明亮的精华。

我没想到,很快接到了用稿通知:“请将文稿压缩到4万字左右!

太激动了!

我压缩之后没多久,该文便被安排在2013年第7期发表了。

收到样刊时,我看到杂志封面推荐了五位作家的作品,分别是铁凝的《火锅子》、胡学文的《第三种传说》、梁衡的《一片历史的青花》、周大新的《在苏格拉底被囚处》,另外就是我的《探海蛟龙》。

能与这些名家大家同期发表作品,真是荣幸万分。

更令我感动的是,我的《探海蛟龙》在封面上排位第一,在本期刊物中也是以头题位置发表的。

虽然在此之前我发表过不少作品,但在《北京文学》杂志面前,我还是新人。

不少文友看到这期杂志之后,都对我纷纷点赞,同时更夸赞《北京文学》的大家风范和令人敬仰的气魄。

我当然明白不是我的《探海蛟龙》写得有多好,而是《北京文学》“不厚名家不薄新人”的传统使然。

不仅不薄新人,还始终发现和扶持文学新人。也因此,才有浩然、汪曾祺、张洁、陈建功、王安忆、徐小斌、刘恒、余华、石一枫等一大批作家,从《北京文学》起步,进而走向文坛,成为名家。

《北京文学》“不厚名家不薄新人”,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制度。

刊发名家作品固然重要,但能坚持挖掘有潜力的文学新人更非常难得。

杨晓升老师出任《北京文学》杂志社社长兼执行主编之后,以制度的形式严格要求杂志社每个编辑都要看自然来稿,并对之有看稿量的要求,这也跟工资挂钩。

从自然来稿中选出一篇好稿子,比约到名家稿子,评分的权重更高。他强调,只盯名作家的作品,带不来文学的繁荣。

为了抓好《北京文学》杂志所发作品的质量,杜绝人情稿关系稿,杨晓升还严格规定,《北京文学》杂志社的所有员工,无论本名还是化名,一律不准在本刊发表作品。因工作需要针对当期所发文章的相应点评除外。

这又是特立独行令人大赞的。

不薄新人不仅仅是发现新人,更重要的是扶持新人。发现与扶持是同一回事,却又存在着很大的区别。

杨晓升执掌《北京文学》杂志帅印后,特地开设了“新人自荐”栏目,期期都隆重推出一篇文学新人自荐的小说处女作。从众多自荐作品中选中的作品,《北京文学》不仅仅辟出版面隆重发表,还邀请文学评论家为之评论,或让责任编辑撰写点评,分析其文学肌理、思想内核、叙事结构,以及语言特色,等等。

在这样的文学名刊,以这样的力度推荐文学新人,而且期期如是,在全国众多的文学刊物中,也是绝无仅有。

作为《北京文学》杂志发现的文学新人,我也得到《北京文学》的类似扶掖,甚至更胜于此的扶掖,确实令我非常感慨。

我又把写中国探月工程的报告文学《嫦娥揽月》投递给了心中的神级殿堂。

很快,《北京文学》杂志又以头题位置,在2015年第1期发表了。

无疑,这是这一年最早的温暖,比大地的春还要来得早许多。

这一年,是我最伤痛的一年。家父去世,家庭破裂、形单影只……

春节一个人过,端午一个人过,生日一个人过,中秋一个人过……

以至于今。

这一年,支撑我在人生路上死皮赖脸继续前行的,只有文学!

因而这个温暖对于形神悲绝、痛断肝肠的我来说,有多重要!

《嫦娥揽月》被评为浩然文学奖最高奖,也让我再一次与《北京文学》发生了冥冥之中的关联——著名作家浩然曾系《北京文学》杂志主编。

在此之后,我又在《北京文学》杂志相继发表了报告文学《C919,飞向蓝天》,中篇小说《由浅入深的寂寥》,散文《植满时间的疼痛》《时间的味道》《一棵古树的涅槃》《凝华仙境的春天》等。

发表于《北京文学》杂志2019年第3期的《C919,飞向蓝天》,也在忝列头条位置。

这些年里,我的每一个进步,都有如恒星般璀璨的《北京文学》杂志在引领着我。

《北京文学》杂志发表的不仅仅是优质的文学作品,更是发表一种文学情怀,坚守着一种文学情怀。

人说,夫将者,国之辅也。又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军队如斯,一本杂志也如斯。

社长主编的能力、品质、品位、人格魅力,决定了一本杂志的团队凝聚力、行业认知度,和社会影响力。

《北京文学》社长兼执行主编杨晓升当初是从发行量数百万份的《中国青年》杂志,调到处于低谷的《北京文学》杂志的。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他逆着潮流的选择。

转眼20年过去了。

杨晓升为什么要舍高就低到《北京文学》杂志呢?

其实原因说出来只有一个,那就是情怀,文学情怀!

他把《北京文学》杂志办得越来越好,影响力越来越大,口碑和崇敬度越来越高,也让越来越多的文学新人经他和《北京文学》的鼓励与提携,从此踏上文学道路,且渐成有影响力的作家。

把《北京文学》办得如此有影响力,毫无疑问,杨晓升牺牲了自己无数个人创作的时间。

因为他不仅是一位声名赫赫的职业编辑家,而且还是著名作家,他所写的报告文学、小说有着广泛的影响力。  而频频推出的佳作,则是他利用周末或假期写出来的。

而且他的有些作品,有着泰山般的分量,有着雷霆般的声音,有着霹雳般的力量。你读过他的《失独,中国家庭之痛》这本书就明白了。

独生子女是中国一代家庭的特色,失独是独生子女家庭一种生不如死的剜心的痛!早在二十年前,杨晓升就行走于村陌街巷,用慈柔悲怜的心灵体味失独家庭的疾苦,用坚硬无摧的良知撰写失独家庭的疼痛,用理性挚爱的情怀记述计划生育的功过……

杨晓升不仅写到了中国失独家庭的痛,而且还对我国计划生育政策进行了理性思考。同时提出了诸如“一对夫妻究竟能不能生第二个孩子”“计划生育是否等于只生一个孩子”“生二胎会不会增加人口压力”等令人振聋发聩的问题。

从采访到完稿、出版,更是历时15年之久。

书名也变更成了温和的《失独,中国家庭之痛》。

有杨晓升这样既具悲悯情怀和社会责任、工作认真且有原则的人执掌《北京文学》,想《北京文学》不好看都难!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我,在广大作家和读者朋友们的心中,多年来《北京文学》一直如恒星璀璨、熠熠生辉的原因!

写到这里,歌曲《听我说谢谢你》的旋律依然在我心中吟唱:

 

……

听我说谢谢你

因为有你

温暖了四季

谢谢你

感谢有你

世界更美丽

……

 


在《北京文学》刊发的主要作品



《C919,飞向蓝天》

《一棵古树的涅槃》

《时间的味道》

《植满时间的疼痛》

《由浅入深的寂寞》

《嫦娥揽月》

《探海蛟龙》


收藏的杂志



【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年·故事】陈新:恒星璀璨


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北京文学》题词

【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年·故事】陈新:恒星璀璨



敬告读者





《北京文学》投稿声明

一、凡向我刊投稿,务请自留底稿,并将纸质稿寄《北京文学》自然来稿唯一收稿地址:(100031)北京市前门西大街97号《北京文学》编辑部。


二、来稿勿寄我刊编辑或员工任何个人,以免丢失。寄往我刊编辑部的任何纸质来稿,均有专人登记、编号并交由编辑审读,三个月满未收到用稿通知,请作者另行处理。


三、因人力所限,除专题征文活动外,我刊不接收电子稿。


四、我刊编辑杜绝有偿审稿,也从未以任何方式授权其他单位及个人使用杂志社名义接收稿件,更从未以发表稿件名义向作者收取任何形式的审稿费和版面费,欢迎广大作者读者监督、举报,一经核实我刊将严肃处理。


特此声明。

《北京文学》编辑部



【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年·故事】陈新:恒星璀璨

【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年·故事】陈新:恒星璀璨

【纪念《北京文学》创刊70年·故事】陈新:恒星璀璨

《北京文学》(精彩阅读)

国内邮发代号:2-85  国外邮发代号:M428

《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

国内邮发代号:82-106  国外邮发代号:M1780

刊社发行部电话:010-66031108

线上订阅:官方微店、中国邮政、杂志铺

电子版合作: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龙源期刊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