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我们之前直播的《蛟龙逐梦》新书分享会吗?此书是著名作家陈新全景式描写”蛟龙号“深潜器进行海试的长篇报告文学,融海洋传说与前沿科技于一体,系统揭秘有如异星玄妙般的深海之谜,被誉为“中国好故事中的好故事”。本书以国宝级潜航员唐嘉陵励志成长的情感故事为主线,以串珠般的漂亮连缀,讲述了人类海洋深潜探索的发展史,我国海洋深潜科考事业的曲折成长,以及深海中国梦砥砺前行的重大成功,深受广大读者和青少年的喜爱。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的几位同学在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支持下,在高中的紧张学习之余挤出中午和晚上的休息时间,在出版社、编辑、作者以及表演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用累积不到10个小时的时间,排演了由本书责编根据《蛟龙逐梦》节段改编的小话剧——蛟龙失联,在《蛟龙逐梦》新书分享会上为大家义务演出。事后,深有感触的两位主演还撰写了演后感。今日,就让我们从小演员的感触中,再次领略“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进行深海潜水探索所经历的风风雨雨吧。

候场的小演员们(从右至左):成都市盐道街中学——孙浦瑞饰演唐嘉陵;薛畅饰演付文韬;何雨洪,阳艺饰演话务员;刘千僖饰演指挥长;王彦琛饰演海试工作人员;滕龄仪旁白朗诵。

表演现场——唐嘉陵:“报告指挥长,我们今天到达的最大深度是7062.68米。除了完成7000米的两次坐底外,还进行了半个小时海底移动......”
读《蛟龙逐梦》图书
演深潜英雄
http://mmbiz.qpic.cn/mmbiz_png/HmIAia9icFDJ8pAKgqicFeORKzJGZDw5qg9ybk9rJNk2Nk2Css8sOibxichrCarW758kldSRsFEcHCsVjKQdbXtEZBA/640?wx_fmt=png&tp=webp&wxfrom=5&wx_lazy=1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高一四班 孙浦瑞
7062!
这个沉甸甸的数字所代表的不仅是一个梦想的巅峰,更是一种膜拜的深度。
我是根据《蛟龙逐梦》改编的舞台剧《“蛟龙”失联》中的唐嘉陵扮演者孙浦瑞。
作为没有学过表演的普普通通的高中生,我很荣幸能在舞台上扮演国宝级潜航员,并将书中满溢的家国情怀和励志细节,以自己心中理解的方式进行演绎,同时也让7062米这个表面枯燥却非常伟大的数字,与我之间发生了由陌生到亲切再到崇拜的情感嬗变与升华,也使原本冰冷的它变得如此熨帖与温暖。
我感动!我荣幸!我自豪!
我用心地体会那种奉献、那种感情,沿着唐嘉陵的曲折成长和“蛟龙”号深潜器海试团队不畏艰险不屈奋进的脉络,我以自己的肢体语言,以及音容笑貌来解读、来换位思考,来展现那种激励人心的英雄事迹。
这个过程虽然茫然,虽然局促,虽然忐忑并压力山大,但我也痛并快乐着。因为当我在舞台上成功地演绎“蛟龙”的逐梦之旅,并赢得雷鸣般的掌声之时,我为自己努力地诠释出书中记述的那种令我景仰与思索的含义与精神而欣慰,也为自己艰苦排练的付出而备感超值。
是的,我为演绎出唐嘉陵的英雄形象,展现唐嘉陵以及“蛟龙”号深潜器海试团队逐梦深海的精神而在自己的人生中开创过,毕竟我不是学艺术的学生。但我喜欢这段走上舞台演戏的经历,也会为这段戏剧人生而难忘!
因为在我心中,我被唐嘉陵的励志精神和家国情怀感动,也被“蛟龙”号深潜器海试团队的奋斗精神感动。
也因为,我们都行进在逐梦的路上,而《蛟龙逐梦》所弘扬的精神,正是时下一代中国人践行伟大的中国梦的缩影。
根据《蛟龙逐梦》所改编的舞台剧《“蛟龙”失联》已经谢幕,我的心却依然时常为之激动,为之回眸。我更深深地觉得,我之所以这样念念不忘,不仅仅因为那段学文的自己的一段舞台尝试,更因为我尝试着将唐嘉陵拉入我自己的生活中,尝试着用他的思维看待我平常的生活。
这是一种非常有意思的收获:一开始我失望地发现,自己并没有发生任何的改变,我的经历也并没有因此而有所不同。但到了夜晚,周围安静得只听见自己的呼吸之时,我明白了我该怎么做,那就是遇到挫折得始终坚持!就像我在排练舞台剧《“蛟龙”失联》时一样,虽然当时自己很没信心,但一直在坚持!坚持!坚持!直到最后一次排练结束、指导老师夸赞我表演很好时,我睡前翘起的嘴角,让我意识到自己的满足。
我是因什么而快乐呢?
梦想,我想。更准确的说,逐梦的历程使我感到满意。当我为了演好一个英雄而奋斗时,当我为了演好一种精神而背剧本时,我的确是满意的。这段记忆的确也是充实的。而当我怀揣着这种想法观察我周边的同学时,这结论就愈发明晰,唐嘉陵的形象也和我更加亲近了起来。
你也许不相信,自那以后,“蛟龙”从此成为我心中最亲热的词语,我梦想着自己也成为“蛟龙”,成为逐梦人生路上的成功者。
因为我广义地理解,国宝级潜航员唐嘉陵,以及“蛟龙”号深潜器海试团队的深海逐梦,当然是圆梦九渊的英雄。但中国综合国力的提升,还需要若干个“蛟龙”日复一日地逐梦!中国的伟大崛起,除了靠几十个上百个唐嘉陵们的努力以外,还需要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一代中国人的自强不息努力奋斗。
对!我们都在逐梦的路上,“蛟龙”是一代中国人的缩影。

分享会现场

观众们被同学们的表演深深吸引了
荣幸演绎
心中的《蛟龙逐梦》
——成都市盐道街中学高二七班 刘千僖
不得不说,我接到排演《蛟龙逐梦》舞台小话剧《“蛟龙”失联》的任务,是一个“突发事件”,源于一次巧遇,更是一种幸运。
因为,饰演“蛟龙”号深潜器海试团队的角色,这不仅仅是一种表演,更应该说是一种精神力量的再现!
它激励着我,感动着我,并由我以立体的方式,向广大观众传递开去,如波浪荡漾,扩散至远方。
我想,我与《蛟龙逐梦》的缘分是注定的,《蛟龙逐梦》所书写的奋进与家国情怀,也将与我伴随一生。
实话讲,解一道难题对我来说不是问题,但要我当好一个演员,演好一个角色,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还真的不易。哪怕是临时的,阶段性的。更何况我所扮演的角色份量是那么重,那么沉稳,那么胸有成竹指挥若定。
是的,这是一幕小话剧。可是并非在班上表演,在学校表演,而是在四川省图书馆表演,面对那么多双眼睛,还有现场直播,所以压力很大。
更何况接到演出任务时,已抵近表演日子,时间紧任务重,我与同台表演的同学们一样,都是普通中学的学生,而非艺校学习专业表演的学生,更无表演的天赋。甚至,我们连业余表演的一些基本常识都不明白,如何表演这个国之重器题材呢?
既澎湃又忐忑的心很是乱跳了一阵子,但《蛟龙逐梦》的励志内容最终鼓励了我,给了我不屈奋进勇闯难关的力量。于是我凭着一股子干劲和十二分的投入,用不到10小时零散的排练时间,终于相对完满地排练好了这一幕展现中华精神的舞台剧,站在了“《蛟龙逐梦》新书分享会”直播现场的舞台上,向心有“蛟龙”的观众们演绎我们心中的《蛟龙逐梦》选段——“蛟龙失联”。
经久不息的掌声,证明我与同学们的付出是值得肯定的。人们在鼓掌的同时翘起的大拇指,证明了我与同学们的表演是成功的。
除了掌声,网上的评论也证明了这一点。
当如潮的掌声响起来的那一刻,我除了激动以外,脑海中还在一瞬间回放起了排练这出剧时的一些情节与画面。
要演好一个人物,你当然得熟悉他才行。
对《蛟龙逐梦》书中人物不熟悉,我就是有劲也使不上。为了让我们演好角色,《蛟龙逐梦》责任编辑杨璐璐老师传来大量与“蛟龙”有关的资料和图片,让我们找感觉,并讲情景讲角色;还请来从事艺术教育的专业老师指导我们表演。《蛟龙逐梦》一书的作者陈新老师也一直为我们鼓劲,还于百忙之中抽暇前来诠释角色,解读情怀,并激情示范。
外在的激情引导,内心的细致揣摸,我对《“蛟龙”失联》的剧本渐渐熟悉起来,也对自己所表演的指挥长这一角色有了深刻的理解。那几天,全身心的投入,让我自己的行止也都几乎与角色合二为一,当然表演更是渐入佳境。
舞台剧《“蛟龙”失联》谢幕了,应该说我与《蛟龙逐梦》的缘分也应该到此为止了。但奇怪的是,我却发现,我完完全全爱上了这本书。而且跟我一样有此情结的人,还包括参加了《“蛟龙”失联》表演的所有人。
如今,虽然大家对《蛟龙逐梦》一书的内容已不陌生,但书中承载很多海洋知识、深海知识,以及为国家为科学甘于奉献的精神力量……这些也许还需慢慢理解。
这段日子,我深深地觉得,如果没有付诸实际的行动,纵然我在读《蛟龙逐梦》这本书时会被感动,但这种感动也不过是一次性的情感消费罢了。
当然,我此时的感触以及留恋,决不止于一次国家重大科技题材与“可下五洋捉鳖”的书写有关的新书分享会、一出展示惊险、展示精彩,展现精神,弘扬家国情怀的话剧。
我的思绪随着“蛟龙”号的逐梦而前行。我能看到那个奇幻的海底世界,孤独生活的角形虫又或者纯洁的眼球虫。我们在奇妙的大自然面前是那么渺小,但我们的精神可以很伟大。唐嘉陵和付文韬在深海驾驶“蛟龙”的技艺是精湛的,处变不惊是伟大的;指挥长全神贯注和果敢决断是伟大的;研发部门、技术部门为“蛟龙”失联而揪心,为之返航喜极而泣,几乎创造了奇迹也是伟大的;还有千千万万个心系“蛟龙”的中国人,他们为“蛟龙”创造了7062米的世界纪录而自豪,这也是伟大的!
这些,都来自于爱国情怀,都来自于社会责任感。为国家取得的巨大成就而欢呼雀跃,用我们自己的表达方式,表现出一颗热爱祖国的赤诚之心,这真的是我一生之幸!

作者在给同学们说戏

演出后的同学们
《蛟龙逐梦》
作者:陈新
出版社:四川科技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7年1月
定价:38.00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