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蛟龙逐梦》研讨会答谢辞—— 文学当有照耀未来的光芒

标签:
陈新蛟龙逐梦研讨会答谢辞中国作家协会 |
《蛟龙逐梦》研讨会作者答谢辞——
文学当有照耀未来的光芒
陈新
“你既能写诗歌,又能写小说,还能写散文,所写的散文还进入了全国《语文》教材,可是你为啥那么爱写报告文学,而且是一些费力费时还不讨巧不挣钱的、与国家重大科技题材有关的报告文学?”
近年来,不少好心的文友这样问过我。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报告文学不难写,但要写好却很难,要写好国家重大科技题材的报告文学就更难,因为国家重大科技题材报告文学牵涉到的人与事庞杂纷繁,内容高冷枯燥,写深了高处不胜寒无人懂,写浅了浮光掠影没人看。是谓画一个人易,画一群人难。
我为啥要热衷于采写国家重大题材,尤其是国家重大科技题材的报告文学?有时候我也这样问自己。
其实,这个问题我心中是有答案的。这跟我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有关系。
因为我父亲是军人,外祖父以前是企业家,在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将自己的丝绸厂卖掉,买飞机支援前线抗日……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我,令我十分关注自己国家令人艳羡的伟大走向,关注中华民族傲立东方的伟大复兴,关注中国梦一步步砥砺前行的光辉进程。
风花雪月,杨柳轻风,莺莺燕燕……爱情与小资的文学固然最易打动人心,但大国文学亦如一个挺立的人,仅有这些如肌肤般柔弱温婉的东西,而没有硬朗的骨骼,何以撑起一副伟岸的身躯?
帮派林立、你争我斗、华山论剑……武侠商战市井文学固然好看,但人民健康幸福的生活除了靠彰显狭隘的人性弱点聊度闲暇,或反思改进,或充实饭后的谈资以外,文学还应该有照耀未来的光芒,和令人振奋的精神力量。
因而,我深知甚难,但却乐此不疲。
我热爱书写我们国家飞速发展的壮美华章,讴歌那些不计个人得失牺牲小我利益,成就伟大祖国大略宏图的无私奉献的英雄人物。他们的坚守,他们的付出,是给国家和人民真正造福。因为只有祖国繁荣富强了,人民的生活才会富裕和幸福。这好比只有锅里有了,才会碗里有的道理一样。
“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这是中国科技界追求的两座高峰。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科技界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嫦娥”揽月,“蛟龙”入海。
对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射升空,国人早已耳熟能详,但关于“蛟龙”号深潜器如何探海,恐怕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还只是个谜。
水压如山,“蛟龙”号是如何实现渐行渐深的探海的呢?它探海之时看到了什么,经历了什么?
这些问题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
于是自2009年起,我开始关注起了“蛟龙”号深潜器海试的进程,并持续多年跟踪采访,深挖到了这项伟大工程从无到有,从0米始潜到创造7062米同类型深潜器世界纪录的技术攻关,和海洋试验过程中的很多故事和细节。
采访的内容一次次感动我,激励我,使我的创作充满了极大的激情。
我在写国家重大科技题材报告文学的时候,总是殚精竭虑地讲究结构、技巧、手法,以及文本的可读性与文学含量,将时代报告与文学讲述,将枯燥数据与鲜活细节紧密结合。
之前,我采写了国内首部反映中国探月工程的长篇报告文学《嫦娥揽月》,此书也是讲求写法,并收到不少肯定,被国家教育部评为“2015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一,且是“人文社科类”15本图书之一;2016年初在清华大学举办了讲座及媒体、读者见面会;2016年初由中国作家协会独家主办在北京召开了作品研讨会;荣获浩然文学奖一等奖;荣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提名奖……
《蛟龙逐梦》的写作也是一样,我也甚为用心,寻求突破,以再现中国逐梦深海的曲折逶迤与奇幻神秘,披荆斩棘和报国酬志,向读者传递不屈、励志、奋斗、奉献的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当然,《蛟龙逐梦》还存在很多不足,非常感谢尊敬的何建明主席一直以来对我的栽培,感谢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学会为我举办了此次研讨会!感谢今天各位权威专家于百忙之中拨冗莅临研讨,不吝鼓励与鞭策,栽培与扶掖!感谢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秘书处书不辞辛苦地操办此事!
在接下来的写作中,我将取长补短,克难攻坚,沿着专家们给我的文学指引不辍前行。
我也感谢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作家协会、四川新华发行集团、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市委宣传部、成都市文联、四川科技出版社各位领导对我的关心,和对《蛟龙逐梦》的宣传。
我还要感谢今天前来参与宣传的新闻媒体的新老朋友,感谢你们抛舍闲暇,助力家国,弘扬中国梦。
最后,请允许我以最诚挚的掌声,给此次非常成功的研讨会,以再次欢悦及感恩的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