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阅读的力量

(2014-04-25 16:36:21)

阅读的力量

 

陈新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无车毋须恨,书中有马多如簇。

娶妻无媒毋须恨,书中有女颜如玉。

男儿欲遂平生志,勤向窗前读六经。”

据传,这便是“书中自有黄金屋”和“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来历。这几句话出于宋真宗赵恒的《劝学诗》。

诗虽糙,甚至连基本的韵律都没有,但理却真。不然,800多年过去了的今天,妇孺怎还记得这句话,且以之激励人之向学?

书中真有黄金屋,真有颜如玉吗?可以肯定地说,这在科举时代,是肯定有的。但是,即便非科举时代,喜欢阅读的人,心中却是一定有“黄金屋”,有“颜如玉”的——这说的是一种修为,一种精神境界。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中国近代史上遭遇了最悲惨的灾难,全国饿殍遍野,有一个山东孩子,因全民大生产而在小学五年级时便被迫辍学。之后,他开始了在农村长达10年的脸朝黄土背朝天、种高粱、种棉花、放牛、割草的春种秋收生活。

那段日子对半大的孩子来说,可谓苦不堪言。但在食不裹腹的情况下,他却经常偷看“闲书”,包括《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传》《儒林外史》《青春之歌》《破晓记》《三家巷》《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等,无书所看时,他甚至把《新华字典》也读得津津有味。

后来,他的母亲在邻居手中买来了一套范文澜的《中国通史简编》,这套书更是成为了他的精神食粮,不仅让他开阔了视野,还淡化了饥饿扭曲的生活对他意志的摧残。10年后,他背着这套书走出了家乡,走进了军营。

这个当年刚读到五年级便辍学的乡下孩子,便是今天全世界知名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

正如于谦所言:“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回首来路,莫言依然感恩自己年轻时的那段艰苦却甜蜜的读书经历。

而谈到读书时,他更有哲人般的感慨:“不读书的国家或者不读书的民族,不敢说是愚蠢的民族,但肯定是一个留下很多遗憾的民族。”“在我们远古时期,在书没有出现的时候,人也有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式,人也在日常生活当中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来获得知识,也有一些方式来传播知识。但是自从书出现之后,书作为总结人类知识、传播人类知识的途径,应该是最便利的,也是最直接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把获得知识最方便的途径舍弃了,不去读书自然是很遗憾的。”

莫言之言,与西汉著名文学家刘向的“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事实上,莫言正是因为阅读得多了,便有了写的冲动;写得多了,便写得好了;写得好了,便荣获了诺贝尔文学奖。

1976年进入军营的莫言,由于曾经的农民岁月读过一些书,便自告奋勇地说自己喜欢读书,而被安排担任图书管理员。这下好了,书虫钻进书海里,不亦乐乎?这段时间,莫言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籍,将图书馆里1000多册文学书籍几乎全部看过,有的还看过好几遍。

不仅如此,他还在无更多文学书可看的情况下,看起哲学和历史书来,在无更多文学书可看的情况下,便自己写起“文学书”来。后来的事大家都知道了,这一写,便一发不可收拾,便写成了文学大师。

不阅读,自然不会有首位中国籍诺贝尔尔奖得主莫言。同样,如果没有受宋真宗赵恒之“黄金屋”“颜如玉”的影响,而“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也绝不会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放派千古词人苏轼。

唐代杰出书法家颜真卿说“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

读书吧,阅读给人力量!阅读也要趁早!不然,纵有黄金屋,纵有颜如玉,又如何消受得起?

只怕会“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作者声明:本文未经作者同意,谢绝转载和上网,如有侵权,将诉诸法律。

       ——原载2014年4月25日《江西日报》读书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