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日报》报道:陈新散文《江凡》十年入编《语文》教材

本报记者 吴晓铃
1月21日,一个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写组的快递包裹寄到成都作家陈新手上,寄件人是《语文》编写组主任张洪玲。
打开包裹,几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出现在陈新眼前,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印刷出版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上面刊印着他的散文作品《江凡》。《江凡》编入国家正式出版的《语文》教材已10年。据悉,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仅有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伦4位作家的文学作品进入全国《语文》教材。
《江凡》是陈新2002年写的一篇散文。“记得那年3月,南充发生了一场特大火灾。一个名叫江皇宏的年仅10岁的小学生临危不惧,冷静机敏地在火海中找到了求生通道,并从火海中救了30多个大人。当时我就在想,这是一个极好的素质教育题材。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不应该只是高分低能的应试高手,还应该具有临危不惧的勇气和面对困境时的冷静。”他很快根据此事,创作了散文《江凡》。当年,这篇散文发表在《儿童文学》和《素质教育博览》等杂志上。
没想到2003年,北京师范大学教材编写组在编写教材时,从浩如烟海的文章中将其遴选出来,编写进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材中,专家组遴选的理由是:《江凡》一文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是培养学生自救意识的好教材。而且像遇火逃生这类故事,人多场面大,叙述起来会比较复杂,而作者在安排材料时特别注意突出重点,详略得当。
打开包裹,几本散发着墨香的书出现在陈新眼前,这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最新印刷出版的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课本,上面刊印着他的散文作品《江凡》。《江凡》编入国家正式出版的《语文》教材已10年。据悉,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仅有郭沫若、巴金、流沙河、魏明伦4位作家的文学作品进入全国《语文》教材。
截至目前,虽然该套教材先后改版5次,撤换了不少文章,但是此文依然保留着。
网址如下:http://sichuandaily.scol.com.cn/2013/02/01/20130201529423906620.htm
感谢吴晓铃老师的采访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