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十三经札记 |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对己宽,对人严,此乃人之常态,圣人亦不免。孔老夫子本人是一个十分讲究生活品质的人,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但他在这里却要求别人做食无求饱、居无求安的君子!其实这种君子世界上也有的,想当初我黄小孺住在浦东川沙南桥路上的时候,天天吃咸菜、喝稀粥,彻夜看书、练笔,难道说不上是“食无求饱”吗?当初我黄小孺住六平米的房子,隔壁一做鸡的小妹妹天天把客人带回家哼哧哼哧地干,但我却泰然处之,充耳不闻,一住就是半年多,这难道说不上是“居无求安”吗?按这个标准来看,我确实是个君子了。
可是我黄小孺一旦口袋里有了500块,就要吃六两肥肉;一旦有了1000块就要去敲一次背;一旦有了一万块,就要搬离那鸡窝。可见我不是一个彻底的君子,或者说我是个伪君子。
实际上世界上没有君子,至少没有符合夫子标准的君子。
孔老师这句话其实不是谈君子的标准问题,而是谈好学的标准问题,我拉杂说了这么多,只是因为有所感触而已。
一个人如果做到了“食无求饱,居无求安”,并在此基础上,办事敏捷、说话谨慎,接近有道德的人,匡正是非,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好学的了。这是孔老师这句话的意思。
“敏于事而慎于言”这句话我们应当牢记。祸从口入,言多必失,此乃千古不易之真理,故应慎于言;既慎于言,若办事亦复拖拉懒散,大事不能办,小事办不好,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那就真是十足的窝囊废了;所以慎于言的前提是敏于行。如果不敏于行,那最好不要太“慎于言”,而是要反其道而行之,把牛B吹破,把世人骗尽、骗晕,靠嘴皮子吃饭在当下也许是比靠双手吃饭更为便当更为流行的一中谋生手段吧!
前一篇:《论语》心得之十五:信近于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