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不知道的人照样得诺贝尔文学奖
(2009-10-10 16:33:23)
标签:
诺贝尔文学奖作家概率德国文学文化 |
分类: 胡说八道 |
诺贝尔文学奖是中国人的一块心病,虽然其他的奖项我们也想得到,但我们最想得的是文学奖。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我们拥有全世界数量最庞大的作家队伍,县、市、省至全国,虽然作家组织被命名为“群众团体”,但实事上仍然享有与国家机关同等的待遇,全世界独一无二。我们的体育得了许多世界冠军,连奥运会都到我们这儿办来;我们的科技水平突飞猛进,航空航天世界领先,就连研究种地的袁隆平一个人就能解决几亿人的吃饭问题,可人数众多的作家们,吃着人民的供给,拿着国家的俸禄,连个诺贝尔文学奖都不曾捧回过,羞杀人也!
每年诺贝尔文学奖揭晓前,国内有一帮子人就臆测今年将有谁会获奖,猜中的概率基本上与买彩票获头奖相差无几。也有人聪明,不猜谁会得奖,而猜谁不会得奖,今年有作家就猜测说日本的村上春树不会得奖,以色列的奥兹也不会得奖——他真是聪明,这样猜中的概率就与不中奖的概率几乎相同了。如果他猜中国的作家一定不会获奖,那一定是百分之百的成功率。——难怪猜不中今年谁获奖,因为今年得奖的人连名字我们都没听说过。得奖的赫塔·米勒没有一部作品在中国大陆出版,国内大多数研究德国文学的人都不知道这个名字,就更别提其他的作家或者普通百姓了。
我们的作家好写简历和小传,一写来就是“著名作家”,有多少个万字被报刊发表,有多少作品被翻译成外国文字。这有何用?看到了吧?咱不知道的人照样获诺贝尔文学奖,我们急扯白赖的作家们又能奈瑞典文学院何?建议还是把写简历的功夫用在创作上吧!
来,认识一下可以让中国作家当镜子照的赫塔·米勒:
2009-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