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理解诗,先要理解诗人

(2021-01-13 15:02:44)
标签:

诗歌

文化

分类: 爱国教育

 

 

理解诗,先要理解诗人

                                                           

诗歌是精神产品,是诗人当时精神的浓缩或提炼。理解诗,先要理解诗人。比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世人都道是写景,其实不然。句句都是伤心含泪!

暮 江 吟

白居易 〔唐代〕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诗中的“残阳”、“瑟瑟”、“可怜”,都是悲伤的词。“残阳”者是谁?肯定不是诗人,即使“残阳”诗人也担当不起。那就是当朝皇帝了。“瑟瑟”发抖者又是谁呢?“九月初三夜”,肯定是个值得记住的特殊日子。可以到当时的民俗中找,也可以追求诗人本身的遭遇。需进一步求证。

查阅资料得知:这首诗大约是公元822(年长庆二年)白居易在赴杭州任刺史的途中写的。当时朝廷政治昏暗,牛李党争激烈,诗人品尽了朝官的滋味,自求外任。

如此连接,就容易理解了:唐代皇帝穆宗(795—824 李恒,此时虽然才27岁,但是,耽于宴游,不以国事为意。亲信佞庸,疏远忠臣,削弱军力,法制无章。又加征两税与榷茶,增加百姓负担。已属“残阳”晚照了。在这个昏庸的“残阳”下,有些人“瑟瑟发抖”,有些人却自鸣得意。“半江瑟瑟半江红”。“九月初三”之夜,诗人真珠般透明晶亮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即使有如月般的弯弓,也不知该射杀谁呀?也就“可怜”了。

诗友们还可以深挖这个诗意。没有诗人,就没有诗人写出的诗。要理解诗,就得先理解写出此诗的人。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可惜,我们经常忘了这一点。能理解诗的真情实意,才能成为真正的诗人或诗人的知心朋友。

                          作于2021113星期三

 

作者简介: 赵营波,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大协调学研究员,文学笔名:苍桑,已发表《茶叶》、《人生之歌》、《焓的幸福》、《世间的惑与不惑》、《人民军队铁的逻辑》、《在人民幸福中幸福》等诗歌散文四百多篇。国内外每天有许多个网站介绍。  

E-mail:   cangsang3000@163.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