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训练:六床病人
(2017-05-02 13:08:54)分类: 初中记叙文阅读 |
(1)她无力地躺着,脸和身体都明显有了变化。忘了这是第几次认真地注视她,仿佛多年前,她在小小的摇篮旁注视着我。
(2)她的眼皮有些松弛了,眼睛被拉扯成三角形,外眼角向下耷着。脸上布着淡淡的褐斑,并不密集。身体很瘦弱,然而腹部略有突起。
(3)之前的六十年,她有着各种身份:丫头、梅梅、老师、妈妈、老童、老伴、外婆。此刻,她只有一个称呼:六床病人。
(4)医生细致地询问病情。对每次的询问,她都一脸茫然。是身体里的秘密机关已经衰败到她无法察觉的地步,还是她从来都没关注过它们?
(5)医生转身问我:“她从前做过什么手术?”
(6)“从前,从前……”我反复念叨着。从前,我们在哪里?
(7)家乡的小砖房,一年四季潮湿漏雨。没有自来水,到街道唯一的自来水打水处提一分钱一桶的水。长年不吃早饭,只为省一点钱给孩子们买点儿营养品,尽管他们仍然瘦弱多病。她经常在半夜三更惊醒,抱着发烧的孩子深一脚浅一脚地奔向全县唯一的医院,然后整夜地陪着孩子打点滴。那是一个男主人长期在外地工作的家,一个有两个幼小孩子的家。家的外面,有一个毕业班的孩子们在注视着她。
(8)她天性乐观,在房前屋后开垦几块空地,种了多样新鲜蔬菜。生长蓬勃的各色蔬菜,给了我们许多的乐趣和希望。在最艰苦的日子里,我们总能吃上最鲜嫩的白菜,生脆的小黄瓜,柔软的小茄子。她在县城唯一的书店里给我们买启蒙画册、科普大全、儿童文学、三百六十五夜故事。夜幕降临,孩子们在她悦耳的故事里入睡。在孩子们的梦里,她宛如天使。每到星期六,学生们聚集在简陋的屋檐下,听她讲解着一道道疑难题目。她是那么美丽,衣衫整洁而别致,皮肤白皙,眉眼如画。
(9)有时候,她也暴跳如雷。我的任性和一味地沉迷于绘画和粉笔雕塑引发她的怒火。还有,我因为参加了同学生日会后的晚归。她拿衣架抽我的腿,大声地吼叫着:“你知道我养你们容易吗,我一个人!”“想起来了吗?”医生问。
(10)我茫然。印象里,她总是健康快乐的,像是钢铁不能摧垮,怎么会生病,甚至做手术。我真的什么也想不起来。
(11)“两次生孩子都是剖宫产手术。”突然,她小声地说。
(13)点滴打上了,每天四瓶。医生拿来表格,各种空格,密密麻麻。人的一生,五分钟在一张表格上填完。身体的秘密,也在各种细致的检查后一点点显露:脑部梗塞、肾囊肿、心肌缺血、贫血。
(14)我认真注视着她。这个与我有着非同寻常关系的女人,曾经也是曼妙的女子,曾经也是美好的女子。几十年的岁月仿佛形成一个断层,中间有多少悲欢离合啊!依稀记得的却只有她的美丽和美好。
(15)那些断层中间的日子,或者就是我们成长的故事。
1,文中的母亲有着怎样的美德?(2分)
勤劳节俭,乐观,坚强,爱孩子,爱学生。答出任意两点记满分。
2,加浪线的第二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外貌描写,(1分)写出了母亲的衰老、瘦弱,病情的严重。(1分)为下文医生给她诊治的情节做铺垫,(1分)突出她操劳一生无私奉献的精神。(1分)
3,在第4段画线句子中,母亲为什么对医生的询问“一脸茫然”?(2分)
4,联系上下文,如何理解第14段中加点的词语“断层”的含义?(3分)
5,读完了本文,你从中感悟到了什么?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受。(3分)
答案示例:母亲是伟大的,艰辛的,默默奉献的,坚强的,(1分)但也需要儿女关爱。(1分)我们应主动去关爱母亲;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对母亲的爱。(1分)围绕“理解母亲的奉献”“回报母亲的情怀”“关注母亲的健康”来谈都可。
6,第三段中罗列了母亲一系列身份和称呼有什么含义?(4分)
母亲不同时间段的身份“标签”,概括了母亲的人生经历,反映着她对家人、社会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及积劳成疾的现状。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9-23题。(15分)
皮影戏
①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风靡一时,剧中人物胖墩的父亲是一位靠耍“手艺”度日的民间艺人,他耍的就是皮影戏。皮影戏诞生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是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影画艺术,甚至有人认为皮影戏就是现代电影的“始祖”。据史料记载,中国的皮影艺术从十三世纪的元代起,就随着军事远征和海陆交往,传入亚欧大陆的许多国家。歌德、卓别林等世界知名的艺术家,都对中国的皮影戏艺术给予过高度的评价。可以说,皮影戏是我国历史悠久、流传很广的一种民间艺术。
②皮影人物及道具是以皮革为材料制成。以牛皮和驴皮作原料的皮影最好。具有坚固性和透明性。上色时主要使用红、黄、青、绿、黑等五种纯色的透明颜料。正是由于这些特殊的材质,使得皮影人物及道具在后背光照耀下投影到布幕上的影子显得晶莹剔透,具有独特的美感。皮影戏人物一般都由头、上身、下身、两 腿、两上臂、两下臂和两手11件连缀组成,表演者通过控制人物脖领前的一根主杆和在两手端处的两根耍杆来使人物做出各式各样的动作。
③皮影戏的发源地在陕西,但由于皮影戏在我国流传地域广阔,在不同区域的长期演化过程中,其音乐唱腔吸收了各自地方音乐的精华,从而形成了众多流派。如在陕西、山西、河南一带的皮影流派中,有弦板腔、阿宫腔等十多种,曲牌也非常多。演员在演唱时,还常用和声接腔、帮腔和鼻哼余韵的唱法,拖腔婉转悠扬,非常动听。而河北、北京一带的各路皮影唱腔,分别吸取京剧大鼓、梆子和民间歌调的精华,又形成了不同的流派。其中,河北唐山地区皮影戏的掐嗓唱法更是十分独特。
④皮影戏对表演者的技艺有着很高的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能一个人控制三四个影人的动作,还要密切配合场上的配乐,兼顾旁白,唱腔。要练就过硬的皮影表演功底,除了需要师傅言传身教,更加需要勤学苦练,积累大量的实际表演经验。由此可见,培养皮影表演人才,最终组成皮影剧团,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⑤演皮影戏的设备非常轻便,所以戏班流动演出的优势很强。不论在剧场里还是在户外、庭院以至普通室内,架起影窗、幕布和灯箱就能开戏。一个戏班六七个人和一箱影人就能演四五十出戏。演出完毕全部行头装箱就走,搬运十分便捷。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⑥小的时候曾经多次在家乡看过这种令人叫绝的民间艺术,如今,再想看到皮影戏却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了。
19.文章开头写电视连续剧《小兵张嘎》中的人物有什么作用?(3分)
20.文章第二至第五段介绍了“皮影戏”哪几个方面的知识?(3分)
21.文章第三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22.文中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这也是皮影戏广泛流传、普及于民间的原因之一。
2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概括出兰州皮影戏的特点。(2分)
【链接材料】
(1)当代史学家顾颉刚在《中国影戏及其现状》中提到:“甘肃是皮影戏兴起较早的省份之一,河北西路的影戏就是从甘肃传来并发展而成的。”有人说河北涿州是中国皮影戏兴起较早的地方,但有关专家指出:“涿州一带的影戏亦来自兰州。”
(2)早在十三世纪,兰州皮影戏就随着成吉思汗的远征大军,传入波斯、阿拉伯以及欧洲许多国家。这种东方小技艺,很受欧洲人的喜爱。
(3)兰州皮影戏班众多,根据有关资料记载,清、民国年间,水登、榆中、红古等县郊地区皮影戏班演出相当活跃。
(二)(16分)
19.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说明对象,引出下文的具体说明。(3分)
20.制作材料,唱腔流派,表演技艺,演出优势。
21.第三段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具体地说明了皮影戏吸收地方音乐精华,形成了众多流派。 (说明方法1分,作用2分。)
22.不能去掉(1分)。“之一”是其中一种的意思,起限定作用,说明这只是众多原因中的一种,去掉后就变成了唯一的原因,不符合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2分)。意思对即可。
23.兴起早,流传广,受欢迎,戏班众多,郊县尤盛。
(任意答出一点得1分。共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