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改写: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016-05-30 13:59:26)
分类: 初中作文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夜深了,像焦墨铺下来。 
  山阴很偏僻,绵延纵横的丘陵遮住了他望向临安的热切目光,却拦不住天高风急。深秋的风呜咽着在黄土地上踉踉跄跄地走,走向他的荒凉的村庄。稀稀落落的松杉摇摇晃晃,仿佛迟暮的老人,费力地想站稳脚跟。 
  忽地窗纸裂了,声响如寒鸦的哀鸣,他僵硬冰冷的身子倏地颤了一下。 
  风呼啸着灌进来,烛焰猛然令人揪心地抖起来,熄了。 
  炭炉里的柴烧尽了,黑暗与刺骨的寒意湮没了茅屋。故乡土地的温度暖和不了他忧虑的心。卧在柴草铺的席子上,他睁着枯涩的眼,看天色黑一点,又黑一点。今夜五月,苍茫深邃而悠远的夜空仿佛在对他低低絮语,讲述一个逾年历岁的秘密。 
  他惊诧于夜的质问,他说,他怎么会为自己的处境而悲哀? 
  他说社稷有累卵之危,金人南下,山河支离,生灵涂炭;他说有千千万万的百姓在铁蹄下化作黄土白骨,他又怎能苟且于此;他说他金戈铁马一生,纵然血染塞北,在所不惜。 
  花甲有余的老人,眼光里有熠熠的神采,明亮而热切,一腔热血,万丈豪情。他颤巍巍地想要站起来,像当年那个“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青年,书生意气,挥斥方遒,高谈阔论,指点江山。 
  没有成功。他颓然垂下扬起的、皱褶遍布的手。 
  雨来得突然,打在屋前的老树上,像马蹄声疾。 
  天高风急,秋雨萧索。他听到巫峡清猿的凄厉,听到中原杜鹃血啼的悲切;他听到江南的笙箫玉笛,听到塞外的胡琴琵琶;他听到这大好河山飘摇破碎,听到抵上千百条命也要守护的东西一点一点地被铁蹄踏碎的声音。 
  冰凉的雨水漏进屋里,寒意蚀骨。 
  都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可是家国不保,即使雕梁画栋又有何用?无能为力的疲倦席卷而来,他痛苦地闭上眼。 
  恍惚间号角悠远,清凉的月光泼洒在铁甲红衣上,他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青年,一身戎装、一骑战马、一支长枪、一腔热血,便可力保这大宋江山。天上而来的黄河之水结了冰,寒光耀眼。“野竖旌旗,川回组练”,朔北的敌阵仿佛望不到边。然而,纵使化为无名青冢,亦义无反顾。 
  梦醒,天亮,霜冷。他披上破旧的衣裳,去补窗纸。晨风湿冷,仿佛想冻住他的理想。
  徒留叹息,没有生在铁骨铮铮的秦汉,让他得以追随秦将蒙恬率领的三十万大军北击匈奴,或是追随“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的长平侯卫青奇袭龙城…… 
  可知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他提笔挥就—— 
  僵卧孤村不自哀, 
  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 
  铁马冰河入梦来。 
  教师点评 
  无论是读诗还是读文章,都离不开对其创作背景的理解。作者为我们还原了八百多年前的一幕:一个面对家国飘摇、山河破碎的老人,虽已病痛缠身、年过花甲,却依然有着强烈的保家卫国的爱国激情,依然保持着自少年起从未改变的铁马冰河的梦想。小作者尝试去还原陆游写这首诗时的环境和心情,尝试着走进诗人的內心,感受他的所思所想所盼,这对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体味陆游诗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特别是在小作者笔下,场景和思索、实际和期盼、时间和空间不停地穿插转移,让人仿佛身临其境、感同身受。这样的文章,更有利于读者准确把握诗人思考的脉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