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考察盂县长城

(2020-11-20 10:44:02)
分类: 旅游资料
        20201119,到盂县考察古长城。先到马圈村,考察了山梁上的长城遗址,该长城建在一个垭口上,材质是花岗岩,并且用石灰泥沟缝。山势险要,河流潺潺。据说马圈口建于弘治元年(1488年)。马圈村位于盂县东北70公里上社镇东境,属自然村,东与河北省平山县接壤。村北依白马山余脉羊坡地界,村南为南山所顶托,两山间有滹沱河支流北木口河及其上源南北河逶迤流贯。《山海经·北山经》记载:“白马之山,其阳多玉石,其阴多铁,多赤铜。木马之水出焉,而东北流注于滹沱”。《山海经》的“木马之水”即今南北河。南北河以南北流向得名,至马圈村折东流易称北木口河。《辽史·耶律沙传》、《续资治通鉴》卷10记载,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平北汉战争中,围晋阳打辽(契丹)援。辽遣总领南面边事耶律沙援北汉,“沙将兵由间道至白马岭,阻大涧遇敌”,宋太原石岭关都部署郭进乘辽军渡涧未半,奋兵奇袭,大破辽军。“白马岭”即今马圈一带白马山,“大涧”即今南北河。马圈村现在还保存有盂县抗日县政府的四眼窑洞遗址。马圈长城已岌岌可危,挖山取砂的已经挖到长城脚下,省保谁来保。
    下午又到六岭关长城遗址。位于盂县上社镇枣沟村。明代《四镇三关志》记载:十八盘下二十一隘口,六岭(关)口,正城一道缓,明朝武宗正德十三年(公元1518年)建。与菩(萨)崖口、赵家寨口形成了六岭关城墙防线。《明长城考实•山西卷》—《盂县、平定县辖长城》载:六岭关,在榆林坪乡枣沟村东二华里处,因旧时行人至此关,需翻越六个山岭,故名。这里曾是横跨太行山进入平原的路径之一,是一重要的军事咽喉要道。至今600年历史。六岭关原有关门一座,门高约2米,关口两侧各有一个巍峨的土石墩台,俗称战台。后因驼队通过不便,关门于民国期间被拆毁。民国时期,阎锡山为防奉军入晋,曾整修六岭关(口)及其城墙,开挖战壕并驻兵把守。现六岭关的关门及附属建筑已荡然无存,两侧的烽火台,也只剩两堆土石山丘,山坡上现还存有长城遗迹,仔细辨认才能知道是人工遗迹。河北省已经在路口竖起标志碑。
    返回时走了闻名的十八盘,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考察十八盘口长城
    考察盂县长城

考察盂县长城

考察盂县长城

考察盂县长城

考察盂县长城

考察盂县长城

考察盂县长城

考察盂县长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