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蕉》柳宗元,从结构、内容、抒发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

(2021-06-06 08:34:38)
标签:

红蕉

柳宗元

分类: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红蕉
    柳宗元
    晚英值穷节,绿润含朱光。
    以兹正阳色,窈窕凌清霜。
    远物世所重,旅人心独伤。
    回晖眺林际,撼槭无遗芳。
    [注]摵摵:拟声词,形容叶片掉落的声音。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描写红蕉叶子浓绿滋润、红色花瓣光华闪闪,体现了红蕉分外艳丽的形象。
    B.颔联通过对红蕉外观的描写表现了红蕉之美,更表现了红蕉坚强不屈的特质。
    C.“远物”,远处的事物,这里既指眼前盛开的红蕉,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
    D.第六句写诗人由眼前的红蕉联想到自己客居他乡的处境,不禁发出身世之感。
    15.从结构、内容、抒发情感三个角度赏析诗歌尾联。
    【答案】14.C15.结构:紧扣诗题“红蕉”,呼应前文对红蕉的描写。
    内容:斜阳下眺望树林,草衰叶落,一片凄凉,除了红蕉之外,其他花尽数凋零。渲染了肃杀凄清的深秋节气,反衬了红蕉的不凡和可爱。情感: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孤寂、悲凉之情。
    【解析】
    【分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C.“也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错误。“远物”仅指红蕉,对于从京城到来的诗人来说,此地的红蕉就是“远物”。“远物”承上,是指红蕉,但叫“远物”是因为红蕉属热带观赏植物,永州地处亚热带地区,故永州可见。柳宗元站在长安和中原的角度,所以将红蕉视为“远物”。因为是“远物”,便成了稀罕物,所以才会“世所重”,寄寓了喜爱和赞美之情,但并非指因客游他乡而处境悲凉的诗人。因为说远物,自然便想到了永州,因为想到永州,便会勾起诗人的无限悲伤。因为说到远物被人看重,自然便会想到被流放到永州来的自己,早已被统治者遗忘。诗人原本抱有随时间推移,会被重新起用的期望的,然而看来,希望渺茫。面对红蕉,感叹身世,不禁“心独伤”。同是处于永州,“远物”和“人”所受待遇是如此天地之别,这便是诗人伤心的原因。可见远物红蕉只是触发诗人悲凉情感之物象。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效果的能力。
    尾联“回晖眺林际,摵摵无遗芳”意思是远眺夕照山林间,落木萧萧无遗芳。诗人将目光转向夕照下的山林,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诗人将目光转向夕照下的山林,一片落叶声中,看不到一朵鲜花。这本是秋冬之景,在题为《红蕉》的诗中,将远处的这一片萧条景象和眼前“窈窕凌清霜”的红蕉,叠放在一起,会产生一种特殊的艺术效果。如果说群芳已经消失,那么最后,就该轮到红蕉了。如果“世所重”的红蕉,性命也终难保,那么,无人关照的“旅人”的命运可想而知。原来,《红蕉》一诗寓着诗人对自己命运的深深的忧虑,而且是一种被注定为悲剧的预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寓感甚切”四字,是十分确切的。
    从结构上看:“无遗芳”紧扣诗题“红蕉”,呼应前两联对红蕉外在美貌和内在精神的描写。
    从内容上看:这本是秋冬之景,在诗中,将远处的这一片萧条景象和眼前“窈窕凌清霜”的红蕉,叠放在一起,产生了特殊的艺术效果:斜阳下眺望树林,草衰叶落,一片凄凉,除了红蕉之外,其他花尽数凋零。渲染了肃杀凄清的深秋节气,反衬了红蕉的不凡和可爱。
    从情感上看:表达了诗人对红蕉的喜爱,以及自身处境艰难的孤寂、悲凉之情。临颍县博雅学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