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齐映传,试题答案

(2021-04-06 07:52:00)
分类: 高考文言文阅读与翻译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齐映,瀛州高阳人,白晰长大,言音鸿爽。映举进士,应博学宏词登科,授河南府参军。滑毫节度使令狐彰辟为掌书记,累授监察御史。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建中初,卢杞为宰相,荐之,迁刑部员外郎。会张镒出镇凤翔,奏为判官。映口辩,颇更军事,论奏数合旨,寻转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德宗在奉天,凤翔逼于贼朱批。镒部将有李楚琳者,博悍凶暴,军中畏之,乘间将谋乱。先数日,映与同列齐抗觉其谋,乃言于镒,请早图之。镒不从映言,召楚琳语之曰:"欲令公使于外。"楚琳恐,是夜作乱,乃杀镒以应泚。军中多为映指道,故得免。因赴奉天行在,除御史中丞。兴元初,从幸梁州,每过险,映常执辔。会御马遽骇,奔跳颇甚,帝惧伤映,令舍辔,映坚执久之,乃止。帝问其故,曰:"马奔蹶,不过伤臣;如舍之,或犯清尘,虽臣万死,何以塞责?"帝益亲信之,嘉奖无已。贞元二年,映当国政,敢言事。时吐蕃数入寇,人情摇动,且言帝欲行幸避狄。映奏曰:"戎狄乱华,臣之罪也。今人情悔惧,谓陛下理装具糗粮,臣闻大福不再,奈何不与臣等熟计之?"因俯伏流涕,上亦为之感动。映于东都举进士及宏词时,张延赏为河南尹、东都留守,厚映。及映为相,延赏罢相为左仆射,数画时事,为所亲求官,映多不应。延赏怒,言映非宰相器。三年正月,贬夔州刺史,又转衡州。贞元十一年七月卒,时年四十八,赠礼部尚书,谥"忠"。
    (节选自《旧唐书•齐映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B.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C.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D.彰疾甚/映草遗表因/与谋后事/映说彰令上表请代/令子建归京/师彰皆从之/彰卒后兵乱/映脱身归东都/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在,也称"行在所",一般指古代天子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巡幸临时驻留的地方。
    B.清尘,车后扬起的尘土。"清"有对人尊敬之意,故"清尘"亦可用作对尊贵者的敬称。
    C.左仆射,官名。秦代始置仆射,汉代沿袭并置左右仆射,唐宋时左仆射的实权大于宰相。
    D.赠,文中意为追赠,也称追封、追晋,指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加封官职、爵位。
    12.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映丰神俊朗,才貌双全。他外表伟岸,声音洪亮,言辞畅达;通过了博学宏词科考试,可见他学识渊博精深、文词优美恢宏。
    B.齐映忠心耿耿,深受信任。他跟随皇帝前往梁州,每次经过危险之地,常常拉紧马辔,保护皇帝不受伤害,皇帝对其赞许褒奖。
    C.齐映执掌国政,敢言政事。吐蕃犯边,人心不稳,传言四起,他劝皇帝与臣子共同谋划退敌大计,并伏地流泪,皇帝深受感动。
    D.齐映为官清正,不徇私情。在齐映担任宰相时,曾经在东都洛阳厚待过他的官员张延赏为自己的亲信求取官职,被他严词拒绝。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映口辩,颇更军事,论奏数合旨,寻转行军司马、兼御史中丞。
    (2)召楚琳语之曰:"欲令公使于外。"楚琳恐,是夜作乱,乃杀镒以应泚。
    答案
    10.(3分)C11.(3分)C12.(3分)D
    13.(10分)
    (1)(5分)齐映能言善辩,经历过很多军中事情,上奏的见解大多符合皇帝意
    旨,不久调任行军司马,兼任御史中丞。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口辩”“更”“寻”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5分)张镒召来李楚琳并告诉他说:“我想派你到城外去。”李楚琳害怕了,这天晚上发动叛乱,就杀死张镒来响应朱泚。
    评分参考:
    译出大意给2分:“语”“是夜”“应”三处,每译对--处给1分。齐映传翻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