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雪后到乾明寺,遂宿-苏轼

(2019-03-19 08:34:28)
标签: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

苏轼

分类: 高考诗歌阅读鉴赏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各题。
    雪后书北台壁二首(其一)
    苏轼
    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
    但觉衾稠如泼水,不知庭院已堆盐。
    五更晓色来书幌,半夜寒声落画檐。
    试扫北台看马耳,未随埋没有双尖。
    雪后到乾明寺,遂宿
    苏轼
    门外山光马亦惊,阶前屐齿我先行。
    风花误入长春苑,云月长临不夜城。
    未许牛羊伤至洁,且看鸦鹊弄新晴。
    更须携被留僧榻,待听催檐泻竹声。
    【注】烈宁七年(1074)。作者由杭州移守荒蛮之地密州,作此诗马耳:马耳山,因形似马耳得名。本诗作于元丰四年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是年冬,黄州大雪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首首联写自昏达旦,彻夜雪飘的情景。起笔先点明时间,从黄昏绵绵纤雨写起,入夜后不知不觉转而为雪。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
    B.第一首尾联生动描摹出马耳山的形象。大雪之后,马耳山尖尖的双峰高高耸起,没有被雪覆盖。作者借马耳山含蓄地表达出对志向的坚守。
    C.第二首首联写雪后到乾明寺,用“马亦惊”表现漫山皆雪眼前是一片银色世界,与温庭筠《侠客行》中的“白马夜频惊,三更霸凌雪”有异曲同工之妙。
    D.第二首颈联抒发自己对雪景的热爱。这样至洁至净的银色世界,决不能让牛羊踏。“且看”句是想象雪晴之后,鸦鹊嬉戏于枝间的可人画面。
    15.两首诗都写雪景,描写手法却各具特色请结合诗歌内容进行赏析。
    【答案】14.A15.第一首诗:运用感官结合的方法写雪。以触觉写雪:雪后作者只觉被褥毫无暖意,如同水泼在上面,重在表现下雪之后天气寒冷。以视听结合写雪:庭院里雪光反射在书斋的帷幔上,明亮而刺眼,作者误以为天将破晓。半夜听到屋檐上雪融化后滴落的声音。写出了雪后的独特感受。
    第二首诗:以侧面描写写雪:“马亦惊”写雪后天地一片银白,马也因此而惊。“我先行”写出“我”对雪后美景的喜爱,通过作者行为写雪后景色之美。以虚写雪,想象雪晴之后,鸦鹊嬉戏于枝间的可人场面。想象自己留宿寺中,等待听雪融化时从屋檐上和竹叶上滴落的声音。
    【解析】
    【14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A项,“突出局势严峻,作者心情紧张”错误。“黄昏犹作雨纤纤,夜静无风势转严”,首联“黄昏”点明时间,天气由落雨变成落雪(势转严),没有时局暗示,也未突出作者心情紧张。故选A。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