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津区等五校2017届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7-10-27 09:02:57)
标签:
九年级语文 |
分类: 中考试题 |
2016--2017学年度上期期末试卷九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怔怔 (zhèng) 脊梁 (jĭ )
B、拮据
C、喑哑(yīn)
D、诘难(jié)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心无旁骛
B、前扑后继
C、不言而喻
D、与日俱增
3、下列加横线的词语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A、妄自菲薄,能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有助于我们取得更大的进步。
B、就冲着你三顾茅庐的这番情意,明天的宴会我是去定了。
C、这孩子,基础不太好,读书又无动于衷,这样的学习态度,怎能指望他的成绩会提高呢?
D、因此,重要的书必须常常反复阅读,每读一次都会觉得开卷有益。
4、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智取生辰纲》选自《水浒》,是一部以北宋末年宋江起义为题材的长篇白话小说。作者施耐庵。
B、《范进中举》选自《儒林外史》第三回,《儒林外史》是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C、因果类复句主要有因果复句、假设复句、条件复句和递进复句等。
D、《傅雷家书》是一部苦心孤诣的教子篇。这些家书凝聚着傅雷对国家、对儿子深厚的爱。
②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③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④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全看我们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⑤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⑥唯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A .
③⑥①⑤④②
6、根据语境,仿照画线句,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5分)
7、综合性学习。(10分)
材料一:网上流传的“段子”中说:“汉字简化后,親不见,愛无心,產不生,厰空空,麵无麦,運无车,導无道,有雲无雨,開関无门……”(注:以上提及的繁体字与简体字的对应关系:親—亲,愛—爱,產—产,厰—厂,麵—面,運—运,導—导,雲—云,開—开,関—关。)
材料二:说汉字简化导致表意功能弱化的看法看似很有文化,其实是对汉字知识的无知……例如那个“愛”,早在晋代就有“爱”的写法了,这是由行书演化而来的——几千年来,汉字发展的主流就是由繁到简。况且“愛”字最初表达的意思是依依不舍、舍不得的样子。而“愛”中的“心”,是声旁的一部分,跟意思无关。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推行汉字简化,同一系列政治改革和社会革新有密切关系,是为政治改革和社会革新服务的,简化汉字便于书写,便于提高人民的普遍文化水平这在当时有其必要性,而现在大陆使用简体字,而港澳台地区使用繁体字,这不利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祖国的统一。
(1)请从材料中概括出赞成和反对简化汉字的理由各两条。(4分)
赞成简体字的理由:①
反对简体字的理由:①
(2)针对“繁简之争”,校报委托你采访语言学家赵教授,请你事先准备两个采访问题。(4分)
问题一:
问题二:
(3) 班级拟出一期“认识汉字,传承文明”的黑板报,请你仿照示例的栏目设计,再设计一个栏目。(2分)
示例:栏目名称:汉字演变史
内容:介绍汉字从甲骨文、金文、篆书、到隶书、楷书的字形演变知识。
我的设计是
:栏目名称: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古诗文积累
8、按要求写出相应的古诗文。(10分,每空1分,错一字该小题无分)
①“
②酒困路长惟欲睡,
③
塞下秋来风景异,
④《江城子· 密州出猎》抒写苏轼渴望再次得到朝廷重用的句子是 “
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这是李绅对贫苦百姓田间除草的描写;“
⑦“刘备三请诸葛亮”的故事耳熟能详,用《出师表》中的话来说,就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咨臣以当世之事。”
(二)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文后9—12题。(15分)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fú)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xiǎn),以头抢(qiāng)地耳。”唐雎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guī)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jìn)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gǎo)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9、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故不错意也:通“措”,置。
③秦王怫然怒
10、翻译句子。(4分)
①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
11、课文理解。
唐雎以“士之怒”反击秦王的“天子之怒”时.为什么要引出专诸、聂政、要离行刺的故事?(4分)
12、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样“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还有许多。试举一例,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事迹。(3分)
三、现代文阅读(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3—17题。(20分)
13、本文以“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为题,有什么好处?(3分)
14、文章一直在写发生在作者身上的事,为什么又写到了寇寇教学生学画画的事?第(11)段的内容能否删去?(4分)
15、文章第(7)段中,当那个男子被水泥浇灌时,为什么唯独作者不笑?(4分)
16、文章多次提到“颜色”,其中第(11)段和(12)段中的“颜色”是否相同?(4分)
17、用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几句流畅的话,具体描写作者看到对方一砣一砣地从身上往下扒水泥时的尴尬。(5分)
(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8—22题。(20分)
(1)《论语》记载:一天,孔子的学生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孔子只讲了两个字——色难。意思是说,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
(2)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脸色看。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他的床上摸索,生硬地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里好好待着,别到处乱串。”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们床上坐一会儿。”儿子的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没想到当天夜里,这位老母亲选择了轻生。
(3)儿女给父母好脸色难在哪里?难就难在对父母的一些衰老行为,如多愁善感,行动迟缓,说话絮絮叨叨,做事丢三落四等,要能够始终给予理解、宽容和善待。难就难在对自己的一些不良行为,如任性、娇气、以自我为中心等,要能够不断进行反省、克服和纠正,特别是在外无论遇到什么不顺心、不如意的事,都不能把情绪带到家里来。难就难在给父母好脸色,要能够持之以久。一时一事给父母好脸色不难做到,难的是处处事事都是如此,尤其是当老人久病在床的时候。
(4)一个人从母亲十月怀胎到呱呱坠地,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从上学、择业到结婚生子,父母究竟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心血?山东枣庄“捐肾救母”的田世国说:“母亲生我养我,可我做的连她给我的万分之一都没有。”常思养育之恩,孝老爱亲才不会为难。
(5)除了感恩之心,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礼记·祭义》云:“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给父母好脸色,关键是要常思养育之恩,常怀恭敬之心,常省自身之过,始终对父母怀有深切的爱心和敬意。有了恭敬心,与父母说话的态度和语气,自会温婉谦和,照顾侍候父母,自会恭谨周到。有了恭敬心,父母的教诲会认真聆听,父母的责备会虚心悦纳。
(6)国风之本在家风,家风之本在孝道。愿天下儿女,常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去慰藉父母的心灵。当我们树起尊老爱老、孝老护老的现代风尚,孝心汇聚成流一定可以滋润出社会的和谐美好。
18、简析第(1)段的作用?(4分)
19、第(2)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20、请赏析第(5)段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
21、田世国“捐肾救母”的故事深深打动着我们,请你根据文章中心,再补写一个事实论据。(4分)
22、下面这段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4分)
父母对于儿女的很多不是,都不会往心里去,唯独最难接受的,就是儿女给他们脸色看。
四、作文(55分).
23、以下两题选做一题。
请以“阳光”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九年级语文科参考答案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5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B
2、D 3、D
6、(共5分。前面一空1分,后两个空每空2分)
示例:
美在戏曲,生旦净丑,演绎悲欢人生
美在汉字,点横撇捺,记载悠久文明
7、综合性学习。(10分)
(1)赞成理由:①简化汉字便于书写,便于提高人民的普遍文化水平;②简化汉字符合汉字由繁到简的主要发展趋势
反对理由:①汉字简化导致表意功能弱化;②汉字简化不利于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祖国统一。(每个理由1分,共4分。)
(2)示例:①您赞成废除简体字恢复繁体字吗?为什么?
②您怎么看待汉字的“繁简之争”?
(3)示例:栏目名称:汉字构字法
内容:介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构字形式。(名称、内容各1分)
8、古诗积累,每小题1分,共10分。
①江山如此多娇,②日高人渴漫思茶。③衡阳雁去无留意
④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⑥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⑦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9、①通“措”,置。②屈服
10、
11、表明自己要效法他们,同时表达了要跟秦王斗争到底的决心。(表示自己要效法那三个人,与秦王同归于尽。)表现了唐雎正气凛然、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4分)
12、蔺相如完璧归赵(或烛之武退秦师、墨子,阻止公输盘和楚王攻打宋国。晏子使楚,令楚王自取其辱)等言之有据即可。 (3分)
13、文章以“世界不只有一种颜色”为题,十分含蓄地点明了文章的中心。“颜色”一词,指代画画时颜色,也象征着人们不同的评价标准。(3分)
14、不能删去(1分)文章第(11)段的内容对前文内容起到了衬托作用(1分),从侧面烘托了“世界是多彩的,不应当用单一的标准去评价”这一中心(1分),它与前文的材料起到了相互支持的作用,更好地表现了文章主题。(1分)
15、因为作者觉得自己像那个男子一样笨拙,他不想嘲笑自己(2分)。作者富有同情心,他期望能给对方更多的安慰。(2分)
16、不相同(1分)。文章第(10)段中的“颜色”指的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和人们身上的优点。而第(11)段中的“颜色”则指学生在画纸上涂下的色彩。(3分)
17、略。(提示:运用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描绘出当时的情形,重点写人物的神态变化和动作特点,可以运用想象来完善细节。)(5分)
18、暗示本文的中心论点,通过《论语》中子夏与孔子的对话,引发读者的思考,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4分)
19、举例论证。列举一位儿子对待母亲的例子,从反面具体确切地论证了“给父母好脸色是最基本的孝道,也是最难做到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4分)
20、运用排比句式,论证了恭敬之心对于行孝也极为重要的观点。增加了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4分)
21、示例:张尚昀背着患病的妈妈打工,边打工边自学。(4分)论据符合就行。
22、不能去掉。“最”表限制,写出了父母对儿女“使脸色”的难以接受程度极高,突出了给父母好脸色的重要性。如果删去,则与事实不符。该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4分)
23.作文。(参考写作要求,阅卷老师自己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