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谈谈孔子的富贵观

(2013-12-25 11:02:12)
标签:

教育

谈谈孔子的富贵观
四川省绵竹中学  龚志华

    孔子并不反对人们追求富贵,他承认富贵是人的合理欲望。所以他在《论语·里仁》说道: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
    但他反对用不正当的方法去获取。
    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他非常关注富贵是否“可求”。在《论语·述而》他说道:
    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由这里的“可求”与“不可求”就会联想到孔子思想中的另一个关键词,这就是“义”。孔子之所强调富贵可求与不可求的分界,就是要促使人们省察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否合乎道义。
    孔子在《论语·述而》还说了这样的话: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这段话强调两层意思,一是安贫乐道。在贫寒、简单的生活中仍坚持践履道义;二是不做违背道义的事。干违背义的事而得来的富贵,对我来说就好像飘浮在天空的云彩。在孔子看来,贫寒并不是一个问题,贫寒而不能践履道义才是真正的问题;富贵也不是一个问题,以不正当的手段牟取富贵才是真正的问题。
    在贫贱富贵和道义之间,孔子首先选择的是道义。他在《论语·里仁》里说道:
    君子去仁,恶乎成名?
    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离开了仁德,又哪里能够成就君子之名呢?
    道义高于富贵。孔子在《论语·里仁》里又说道:
    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適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整句话意思是说,君子对于天下之事,没有什么事一定要怎么做,没有什么事一定不要怎么做,但有一点,就是一切都要依循“义“。
    不违背“义”,即使手持鞭子的下等差役,孔子也愿意去做。他在《论语·宪问》借公明贾的话强调“义然后取,人不厌其取”。
    在孔子看来,“见利思义”还是完人应该具备的一个重要方面。他在《论语·宪问》继续说:
    今之成人者何必然?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孔子在《论语·卫灵公》中强调“君子忧道不忧贫”。在孔子看来,对物质利益的追求不是君子的最高追求,“道”的实行比谋取富贵更重要;无论何时何地,君子都会把奉行仁义的道德放在追逐富贵之上。
    孔子对于富贵的理念源于强大的人格力量。他在《论语·里仁》里说道:
    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哪怕是吃一顿饭的工夫也不会违背仁,即使是处于非常急迫的关头或者流离困顿当中,也一定会坚守仁。临颍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见利思义”“义之于比”“义以为上”等,表现了孔子义薄云天的人格:在物质利益面前,孔子保持了超然、独立、高尚的人格,保持了精神的旷达与完满。
    孔子的富贵观实际上就是义利观。他的富贵观辩证而丰富,所强调的“义高于富贵”的价值观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至今仍然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有助于抑制与根治社会上一小部分人物欲横流,为谋取财利,为享有富贵而不择手段、害国害民或者殉身求利的弊病。河南文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