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未来10年,中国最赚钱的17个新兴产业(上)

(2017-08-08 18:14:50)
标签:

财经

时评

分类: 资本市场:新兴产业系列

未来10年,中国最赚钱的17个新兴产业(上)

[转载]2017-07-13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ipo观察

 

本文详细图文版,可以点击链接http://news.hexun.com/2017-07-13/190031461.html

 

新的科技浪潮一直主导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大调整,并不断涌现出新的产业,促进社会进步。十年前,全球市值前10名主要还集中在能源、金融等传统产业。现在已经被高科技与互联网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互联网作为新产业从1995年网景上市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信息门户、电子商务、搜索、社交及共享经济等几个里程碑性的产品阶段,雅虎、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等标杆企业不断将产业推向高点。未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往深度精度发展,比如从满足用户的普遍性需求开始向个性化需求延伸。另一方面,“互联网+各行业”成为共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

 

未来10年,中国最赚钱的17个新兴产业

 

互联网作为新产业从1995年网景上市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信息门户、电子商务、搜索、社交及共享经济等几个里程碑性的产品阶段,雅虎、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等标杆企业不断将产业推向高点。未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往深度精度发展,比如从满足用户的普遍性需求开始向个性化需求延伸。另一方面,“互联网+各行业”成为共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

 

未来10年,中国最赚钱的17个新兴产业

 

  互联网作为新产业从1995年网景上市发展到现在经历了信息门户、电子商务、搜索、社交及共享经济等几个里程碑性的产品阶段,雅虎、亚马逊、谷歌、FaceBookUber等标杆企业不断将产业推向高点。未来,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将逐渐往深度精度发展,比如从满足用户的普遍性需求开始向个性化需求延伸。另一方面,“互联网+各行业”成为共识,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作为基础设施,推动“万物互联”的时代到来。

  互联网产业方兴未艾,传统行业也密切嫁接前沿科技,在焕发出新的光彩的同时,也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的方方面面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风力发电、光伏、核电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类的能源结构;锂电池和超级电容改变了电能储存和利用方式;新能源汽车在最近几年的爆发震动了整个汽车产业;工业4.0推动传统制造业进化为精细“智”造,大数据、分子诊断、新兴材料、工程技术等在医疗医药产业的大规模应用也不断提高人类自我修复和拯救的能力等等不一而足。

 

  社会与经济进步的车轮永远不会停止,资本一直是推动新产业发展的弄潮儿,那么未来10年,又有哪些新产业值得我们期待?那些产业能够孕育出新的千亿美金、甚至万亿美金市值的伟大公司,给投资人带来最丰厚的回报?下文将细数我们认为的最具投资价值的十余个新兴产业,也是我们对上述问题给出的答案。

 

  一、云计算

 

  企业向云端迁移是大势所趋。可以看到:

 

  1)公有云和私有云市场增长依然齐头并进,不是零和博弈;

 

  2IaaS层面:拥有多元化的商业应用生态圈越来越重要,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

 

  3SaaS层面:主要集中在人力资源、OACRM、市场营销、B2B 大宗商品采购等领域,如SalesForceSapOracle等;

 

  4PaaS层面:没有出现独立巨头,未来更可能由IaaS巨头向上或SaaS巨头向下延伸。

 

  国内云计算市场还处在萌芽期,市场蛋糕正变得越来越诱人。我们预测:

 

  1)虽然阿里、腾讯、华为等IT巨头等纷纷进入,但中国企业级市场的复杂性使得IaaS层面依然存在机会;

 

  2SaaS层面:除重点关注以上几个细分领域,还应重点分析具体的产品和服务是否符合国内客户的实际市场需求。

 

  二、大数据

 

  大数据行业的融资总额2013-2015年分别为8亿美金、15.4亿美金及20亿美金;2013-2015年融资事件分别为10起、42起及超过50起。“大数据+”已经渗透到几乎所有行业,如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数据+零售”、以丁香园为代表的“大数据+医疗”、以搜房网为代表的“大数据+房地产”等等。该领域我们的投资策略为:

 

  1)对于资源型大数据公司:数据资源足够庞大完整,数据价值足够有想象空间,数据挖掘整合能力足够强;

 

  2)对于技术型大数据公司:技术门槛够高,并足以让公司快速形成规模效应、网络效应,从而快速占领足够市场份额;

 

  3)对于应用型大数据公司:应用市场足够大,公司成长性好且可实现性强。

 

  三、虚拟现实

 

  我们认为虚拟现实行业已经处在爆发前夜,从一个简单的逻辑来看,人们已经无法满足于2D画面和3D影像的服务。虚拟现实其实是借助计算机系统及传感器技术生成一个全景环境,让用户在这个崭新的环境下调动起所有的感官去产生人机互动,给用户带来完美的沉浸感,同时用户可以在该环境里发挥无穷的想象力去进行创造。

 

  目前全球虚拟现实行业经过近百年的发展仍处于早期起步阶段,供应链及各类配套设施还在摸索。然而虚拟现实的发展前景引人想象,具备广泛的应用空间,如游戏、影视、教育、体育、星际探索、医疗等等。当前各大咨询机构均看好虚拟现实在未来5年将实现超高速增长,爆发近在咫尺。我们认为:

 

  1)短期内,能够布局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厂商,从硬件设备、内容生产到平台分发,均具备投资价值;

 

  2)从长远来看,虚拟现实的内容将是行业灵魂存在,投资成熟内容产业厂商将充满机会。

 

  四、人工智能

 

  根据Tractica预测,2024年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增长至111亿美元。初步的技术积累和数据积累已经在过去有了比较显著的规模效应,因而人工智能重塑各行各业的大潮即将来袭,并引发新一轮IT设备投资。

 

  未来3-5年智能化大潮将带来万亿级市场。在人工智能领域内,2016年我们主要关注的方向包括:

 

  1)计算机视觉识别(以人脸识别为典型);

 

  2)计算机自适应(以各类机器人为例);

 

  3)各项细分底层技术领域(比如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

 

  五、3D技术

 

  经过过去几年3D打印的投资热,3D打印技术步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但应用市场仍有待突破。专家预测2016年,中国3D打印机市场规模预测将扩大到100亿元;与此同时,Wohlers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市场规模可达70亿美金。如果应用市场能够打开,到2020年该市场有可能突破一千亿元甚至达到二千亿元,仅以医疗行业为例,预计到2015年仅该市场规模可达19亿美元。

 

  接下来新一轮的3D技术的投资热点,包括:

 

  13D打印专用材料及其工艺技术;

 

  23D建模和个性化定制设计软件;

 

  3)围绕3D打印技术出现的行业模式创新企业(即3D打印与教育、医疗和工业4.0等行业的结合)。

 

  六、无人技术

 

  无人技术目前主要应用在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等领域。美国蒂尔集团预测全球无人机市场规模会从2015年的64亿美元增至2024年的115亿美元,发展态势迅猛。无人驾驶汽车至今仍未揭面纱,但麦肯锡预测到2025年该领域将会有2000亿美元到1.9万亿美元产值,届时中国无人驾驶汽车产值空间至少也在万亿规模,潜力无限。

 

  该领域我们已经布局工业级无人机第一品牌易瓦特,亦会长期持续关注如下标的:

 

  1)随着政策逐渐放开,百度、谷歌、宝马、奥迪等巨头加紧布局无人驾驶汽车,我们重点侧重汽车电子相关硬件、车联网相关软件、整车等各个领域领导企业;

 

  2)无人机领域,我们将重点挖掘部件制造与总体设计细分领域及无人机解决方案提供商中非常有潜力的优质企业。

 

  七、机器人

 

  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人工成本急剧上升以及整体经济结构面临转型,机器人未来的崛起及其巨大的市场规模已经被各大机构认可。我们认为未来无论短期或是长期,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机遇巨大,从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到服务机器人均有十分可观的市场规模:

 

  1)未来的工业机器人将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化能力,向更细分的领域和结构进行创新延伸;

 

  2)协作机器人可以与人协同工作并且广泛应用在生活中各种领域,属于“跨界”的产物;

 

  3)服务机器人则没有上限,具有远超工业机器人和协作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潜力,我们认为助老和医用的服务型机器人将领先发展。

 

  八、新能源

 

  中国是最大的新能源市场,发展新能源产业是改变我国的能源结构,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度,同事减少环境污染的必然选择。大力度的财政补贴推动新能源产业快速走向成熟,蕴含丰富投资机会:

 

  1)锂电池在中国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下游动力和储能电池需求巨大;

 

  2)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2015年实现井喷式发展,产销量均超过30万辆,同比增长超过300%,是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

 

  3)超级电容在快速充放电、高循环寿命、高功率密度方面相比较锂电池有明显优势,能够广泛用于城市公交、轨道交通、风力发电、石油钻探、港口机械等领域。


                  (未完待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