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师大东莞翰林实验学校

(2011-11-15 22:14:31)
标签:

杂谈

前瞻思维构筑人文翰林,特色教育打造幸福校园

东莞市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办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教育,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

 

    东莞时报记者 石长青

 

如果你要寻找一所规模大却并不拥挤学校,那么建议你去翰林看看,那里有广阔得近乎奢侈的空间,那里的楼不高;如果你要寻找一所宽松又长于学习的学校,那么也建议去翰林看看,那里处处是人文,那里的学风很正;如果你想寻找一所特色鲜明而且快乐满载的学校,那么还是建议去翰林看看,那里是一片幸福校园,那里盛产笑脸。

在东江边上,在环城路旁,在你最想要的一片诗意的,安静的地方,翰林在静静地等着你,等着告诉你翰林园里的快乐故事,等着你去把那一个个美丽的时间和空间编织成你的未来,美不胜收的未来。因为有这么美好的憧憬,有这么幸福的许诺,我们才不得不停下忙乱的脚步,去拜访一下翰林,去描绘一下翰林,去祝福一下身在福中的翰林。

 

【对话总校长】

 

马新民:特色教育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

一个校长就是一所学校,一所学校的特色来自于校长的思维。我们来到翰林,想用最朴素的颜料来描绘她的美丽,首先想到的就是总校长马新民。

关心东莞教育的人,对马新民都不陌生。他是个西北汉子,10多年前来到东莞。凭着自己的勤奋和聪明才智,他一步步走上了教育的最高点。现在,他是语文专家、作文教学权威、东莞最年轻的特级教师。在这样一个人生事业的高点上,在这样一个大有前途的校园里,他和翰林完美结合,故事和奇迹正在上演。

 

人文翰林,幸福校园

 

东莞时报:以前,你是以教育专家的身份为大家所熟知。现在,你来执掌这么大一个学校。专家做好研究就可以了,顶多再开开讲座什么的。但作为一个小学、初中、高中一体化的总校长却不会那么轻松,事无巨细都要操心。从专家到校长,你的初衷是什么?

马新民:纸上来的终觉浅。虽然,我也是从一线教师做起的。我发表了很多论文,写了一些书,对教育有了一系列的思考、认识和想法。我需要实践,把自己的教育构想变成现实。因为对自己的教育体系有足够的自信,我才这么自信地走出书斋,来当这个大学校的总校长。的确像你说的一样,当这么一间七八千人的总管家,真的很累。从上任以来,我就住在学校的宿舍里,虽然家也离得不是很远。住在校园里,心会更踏实,整个身心才会更加投入。

东莞时报:在你的设想中,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也就是说,作为新任的总校长,你的施政大纲是什么?

马新民:两个词——人文、幸福。我们叫“翰林”,这意味着什么?在古代,翰林是能人大儒所在的场所。后来演变成官职,也是指那些饱学之士。所以,我们要对得起这个名字。我们的学校一定是人文氛围浓厚的地方,是一方读书为学的净土。“人文”就是我们翰林的鲜明特色。走进校园,你看到的,听到的,甚至不经意间撞到的都是人文元素。这不仅指学校的外部特征,还指师生的气质,就是那种温文尔雅,气度非凡的个人化的群体呈现。来到了翰林,就来到了文化之地;成了翰林人,也就成了文化人。

第二个关键词是“幸福”。这个词近年来非常热,但在很多地方也非常奢侈。有人说,正是因为没有,才高调地去提。我说,这个在翰林不仅应该有,而且要平常得跟走路吃饭呼吸一样自然,要成为翰林人的生活方式。那么,幸福从哪里来?从教师员工的尊严中来,从个人不断的成长中来,从学生不断提升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中来,从家长们放心的表情中来。作为总校长,我一定为大家创造这样一种幸福,平常的幸福,翰林的幸福。

 

特色教育,经纬有序

 

东莞时报:现在,大家都在说特色教育。那么,什么特色教育呢?如何能达到特色教育?这个经纬轮廓,请帮我们画一画。

马新民:你说的不错,特色教育有其独特的运作方式,不是说说就了,喊几句口号就罢的。特色教育首先得有一个思路清晰、目标明确、符合教育规律和现实状况以及未来期待的办学理念。如果在这一点上犯糊涂,那么,所谓的特色教育就是在瞎扯。

翰林的办学理念非常明确,就是“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培养具有中国精神和世界眼光的现代人”。有了这么一个办学理念,还得要以课程化的方式来实践它,让理念化为行动。办学理念是一个学校的魂,而课程则是躯体。没有课程的承载,再好的理念也只能是“孤魂野鬼”,除了忽悠一下外行人,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所以,我来到翰林,要打造出一整套课程体系,并经过一段实践的开发、经营、实践、修正等,逐步使之变为学校文化。一旦形成了学校文化,理念和课程就恒定了,成为翰林的“遗传基因”。不管谁来主持工作,都不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经纬有序,就是一张牢不可破的网,是文化的网,特色教育的网。

东莞时报:在这样的战略布局里,校长起到什么作用?校长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应该重点做哪些工作?

马新民:校长是实施特色教育的核心力量。在特色教育范畴里,校长应该是具有教育家思维的校长。如果只是停留在所谓的“管理”层面上,把校长的工作理解成管人,那就太低端,太浅薄了。校长不应该妄自菲薄,而是有种舍我其谁的气势,就是要具备教育家思维。教育家是如何思考问题的,是如何对待教育的,又是如何要求自己的,你校长就必须朝这方面学习,向这方面迈进。

教育家思维具体来说是什么思维呢?第一,要对学生当下的人生阶段负责。你要带领你的教师们,帮助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特别是在考场上取得成功。如果你老是讲大话,说培养20年后的什么什么人,但眼下的学习却搞得一塌糊涂,那你一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校长。第二,如果你只知道脚踏实地,不懂得仰望星空,那你也不是一个好校长。具有教育家思维的校长一定是着眼于未来的,不仅要考虑几年后升学的未来,还要考虑学生终身的发展,要考虑20年以后,30年以后,甚至更长的人生路途。所以,今天你就要带领你的学生学和做一些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情,但一定是为学生的一生幸福打桩夯基的事情,一定是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受用的东西。

我们翰林几个学部校长——小学部的董佑林校长、初中部的胡战军校长、高中部的李学友校长都是有着教育家情怀的校长,他们不仅带领老师和学生在学习成绩中冲锋陷阵,屡建奇功,还在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发展方面,在提升师生快乐指数上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比如,小学的科技节、初中的体育节、高中的翰林之星大赛等都做得有声有色,很受师生欢迎。

 

【中国精神说】

 

吉祥瑞:在翰林园里茁壮成长

在翰林,你会深感于她无处不在的中国精神,就是那种勇于拼搏、敢于胜利的精神,就是那种好读书、求上进的精神。我们在一个叫吉祥瑞的孩子身上,便可见一斑。

近日,第七届全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初赛在松山湖学校落下帷幕,吉祥瑞代表翰林学校参加了比赛,成功入围全国复赛。

消息传来,老师和同学们都觉得他实至名归。据小学部校长董佑林介绍,吉祥瑞是湖北人,五年前随父母来到东莞,从一年级开始就在翰林读书。在这五年里,他先后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少先队员。是什么让小小年纪的他如此优秀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吉祥瑞的个人世界去看一看。

看书。在去年翰林小学部“读书节”阅读考级中,他荣获四星级“阅读之星”。翰林每天一节的读书课,让他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谈及《童话故事》、《三国演义》、《红蕾》、《上下五千年》、《历史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他都如数家珍。《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经典,他大部分都会背诵。记得前一段时间,每个周六或周日他都去一次新华书店看书,一蹲就是四五个小时。

才艺。去年读书节上,他在《国学舞台剧》中出演那个活泼可爱又有些顽皮的小童星——轩仔。他的表演不仅感动了所有的师生,还让台下的妈妈感动得流泪。这跟吉祥瑞爱参加翰林的兴趣班有着紧密联系。翰林小学部有60多个兴趣班,从一年级开始他曾参加过书法、绘画、电脑等兴趣班。认真执着的他,不管学什么都很专注,因此取得了许多荣誉,多次在全国绘画、书法大赛、“楚才杯”作文比赛、电脑制作技能大赛等活动中获奖。

集体荣誉感。他是班长,劳动时他总是抢着干最脏最重的活儿,有同学遇到不懂的问题了他也耐心辅导。他从没有半句怨言。在家里,对待亲人,关注亲人的冷暖,经常帮助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打扫卫生,摘菜洗菜、洗衣服,让亲情其乐融融。对待邻里,他文明礼貌、与人为善。

吉祥瑞是数千翰林学子中的一员,他有着一股执着向上的精神,在翰林这个知识的大观园里,一步一个脚印地,踏踏实实向前挺进。

 

【世界眼光说】

 

禹少兵:尝到了专业发展的甜头

在翰林,你会为互动性极强的课堂所感动,你会为那些知识广博的年轻教师所折服。他们个个有着锐意创新的气度,有着囊括四海的胸怀。赘言不说,我们还是看看这个叫禹少兵的年轻老师吧。

禹少兵是这个学期才来到翰林的。

按照以往经验,那就好好地熬吧。三年五年能熬出头,就算不错了。可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命运在这里特别眷顾他。就在刚刚结束的北师大全国合作学校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上,他代表翰林出赛,不负众望,一举荣获二等奖。著名教育家宋宝章、韦义钧等人对他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称他的课“上得最有特色”。

禹少兵知道,这个莫大的荣誉是翰林给他的。

他来到翰林后,被翰林的严谨的学风和精益求精的教风所吸引。更加让他兴奋的是,翰林的教学不仅高效,而且灵活。传统的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而在翰林,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是导,而不是填鸭式的教。学生的学也是主动的,而不是被动地满堂灌。这种方式体现出“轻负、高效、乐学”的特点,老师和学生都十分欢迎。

只有拥有世界性的眼光,才会有这样的教学,才会真正符合教育规律。禹少兵之所以成长得这么快,就是身处这样的氛围里,跟大家一起学习,一起研讨的结果。

在翰林,从备课开始就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主备课老师提前一周拿出教案来,发到内部网上,由同科组老师提修改意见。周日开教研会,科组长把大家的意见汇总,充分讨论后最终定稿。拿着这样的教案,老师根据实际情况做相应的修正,再拿到课堂上用。过去,大家为了应付检查,都在抄教案,一个人一周要抄五六个教案。如今好了,一个人只备一节课。精力用到了该用的地方,自然就能出好东西。

在上课过程中,老师精心讲解,巧妙点拨,鼓励质疑,引导练习;学生积极思考,当堂训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这样的课,既让学生夯实了基础,又培养了质疑好问的习惯,锻炼了他们系统化思考的能力。禹少兵非常喜欢这样上课,觉得是在创造一种艺术,是教育的艺术,也是人生的艺术。比如,在做题时,过去无非是老师把标准答案投影出来,或点名让学生回答。这个仍然是填鸭式教学。而现在不一样了。老师可以把某个学生的习题进行实物投影,然后让全体同学一起“批改”。这样,所有人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还让禹少兵觉得感动的是,初中部校长胡战军和行政班子每天都听课,还组织评课。这样以来,年轻教师就成长得很快。

 

【现代人微观】

 

梁晶晶:在社团里找到了闪光点

对于梁晶晶来说,找到能够让自己昂首阔步地行进的勇气实属不易。她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孩,很容易就把自己伤到。

来到了翰林,她才如花儿一般绽放来开。

她在日记里写道——

九月的天空,晴朗明媚,似乎预示着我美好的将来。妈妈将我送到翰林大门前,叮嘱了一番便匆匆离去。我拉着行李独自走在偌大的校园里,看陌生的校道,轻声说:嗨!我来了。

开学的军训,让我学会了坚持,亦让我逐渐融入了新的集体,新的校园。于是,我不再害羞,看到别的同学争先恐后的加入各种各样的社团,我心动了。我在众多的社团中选择了文学社,即使我知道我的文学功底不是很好。但我认为人就该超越自我,只有冲破绳索对灵魂的束缚,生命才会升华,不是吗?当我发现有许许多多的同学也报了文学社时,我紧张了。但是后来,第一期的《伴路》杂志出版时,我看见卷首语的正式成员出现我的名字时,欣喜的泪水顷刻一涌而出。是的,在翰林,社团活动就是这么精彩。

没错!翰林简直就是个社团超市,你能够想到的,这里全有。据高中部校长李学友介绍,翰林于2007年10月开始组建各类学生社团,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与完善社团管理工作,先后制定了《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高中部学生社团报名注册办法》、《北师大翰林实验学校高中部学生社团活动管理细则》等一系列管理规定,初步形成了以学校引导、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创办为主要方式的社团组建模式,以学生社团常规量化考核、学期自评与互评相结合的管理评价体系。现在学校每学期都有十余个社团在校园内开展常规活动:跆拳道社团、街舞社团、ACE乐队、文学社、摄影社、素描社、播音社等。

梁晶晶说,她非常喜欢走早晨去做操的那一段路。那时,天刚微亮,初升的太阳害羞地染红了半边天。而那时的鸟儿似乎也和她一样兴奋异常,神清气爽,叽叽喳喳个不停,一会儿从教学楼顶飞到宿舍楼顶,一会儿又在大家的头上转圈,好不快活可爱。

她说:“我时常像蹁跹的蝴蝶,穿梭飞舞在干净的校道上,每次望着透明澈亮的玻璃窗和宏伟整洁的教学楼,听着朗朗的读书声,闻着浓浓的书香,我都会庆幸——我来到了翰林。因为在这里,有学长学姐满含希望的笑容和万丈豪情,有温暖和谐的同学关系,有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还有学子们那不灭的熊熊斗志!”

从梁晶晶身上,我们读到了翰林的现代气息。从那么多社团和那么多学生活动来看,我们找到这里的学生不会太累,他们活得很畅快,而且是在学习成绩很棒基础上的潇洒与畅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