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2012-09-21 01:57:57)
标签:

糖糖和胖秘

黄国盛

绥德

馍馍

西贝西北菜

分类: 生活·琐碎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舌尖上的中国》这部纪录片红遍全国,看了好几遍,哈哈。。。

第二集一开头就放了黄老汉的黄馍馍,

自家种的粮食,自家院儿里的磨盘,牵着自家的驴磨粉,

骑着自家的三轮上城里卖自己亲手做的黄馍馍,

黄馍馍是粗粮来着,不光是说制作的材料是粗粮,其实看制作也没多花俏,

但是就是馋,馋的是什么?就是那种坚持原始的简单吧,

很多时候咱们都说XX没小时候好吃,

味道的改变是因为现在不光从原材料到制作工艺都以为追求经济效益而改良变速生的缘故吧,

所以看见电视里那样亲手从每到工序都认真自己动手做出来的黄馍馍就尤其想知道味道,

片子里说在最寒冷的冬天的两个月里,黄老汉能卖出15000个黄馍馍,赚8000元钱,

赚钱谁都想,但是城里的人哪里还愿意这么认真辛苦的赚这点钱。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片子里头除了俺们无锡的几样美食我吃过外,

绥德黄老汉的黄馍馍是我除无锡舌尖美食之外有幸能近接触到的《舌尖上的中国》里的美食,

当时知道要去上海参加学做舌尖里的黄馍馍活动的时候,

最开心的是可以吃到黄老汉亲手做的黄馍馍了,

要知道陕北那个地方我估计要我选旅游的地方我是不会去的。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因为舌尖一片黄老汉出名了,也迅速被西贝西北菜的老总请到北京,

不光引进了黄老汉的黄馍馍,还让黄老汉签约代言,代言费30万元,

这个事情网上很多人议论,我觉得还是庄稼人淳朴,这些他就满足了,开心了,打心底里觉得够了,

有人说黄老汉的黄馍馍就得还按原来那样才是完美的坚持,

我觉得许是老天爷看着老汉那么坚持,所以给了他这个机会吧,哈哈。。。

能让大家都吃到黄馍馍,我觉得还是挺美好的一件事。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那天正好还有电视台的人录节目,刚开始看见黄老汉夫妇的时候会觉得,

怎么那么有热情,这代言的活动应该做了不少,还能保持这样的热情还真挺不容易,

到最后总结觉得,他们应该是认为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保持热情的对待才是对的吧,挺朴实的想法吧。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那天学员不少,换了咱们城里人,哪会仔细教你,稍微摆摆样子就行了,

黄老汉夫妇还真是认真巡查,看见做的不好的,还帮你亲手修整,一点不马虎。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黄老汉只会说土话,所以他儿子充当翻译,

子女们都在城里俺家,黄老汉老两口还坚持住在窑洞里,种庄稼,认真做馍馍,

因为认真做出好吃的馍馍才通过绥德县委宣传部推荐给舌尖剧组的,

然后就这么顺其自然的出名了,呵呵。。。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我真的挺难理解,怎么包了那么多的馍馍,做了这么多的活动,

老两口还那么开心的,完全热情不减,

简单的想法,简单的过程,简单的结果,不复杂的人生,自然是满足而快乐的。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黄老汉叫卖声喊出来,透出自豪感,

唉,又让我联想到咱们城市里对食物各种遮遮掩掩没有底气的样子了,

现在的社会摸着良心都能说胡话,太缺少纯朴了。

 

 

上次糖糖做的黄馍馍没咧开嘴笑,这次把黄馍馍的官方方子给大家看,大家也可以自己试试啊。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都是黄米面,但是细分还是两种黄米面参合起来用的哦。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黄米面细分的区别。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看着都挺简单的,但是自己做了才知道,就是不如那天在上海学习的时候吃到的做的好。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做馅还要又蒸又煮的。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包馅,上锅蒸20分钟。


舌尖里的黄国盛和他的绥德第一黄馍馍
然后高兴的馍馍就出锅啦。

~

说这么多一直叫黄老汉黄老汉的,其实黄老汉的本名叫黄国盛呢,

现在黄国盛和黄馍馍都出名了,但是他的愿望还是跟黄馍馍有关,

就是去县城开个黄馍馍专卖店,自己和面,老伴包馅,子女打下手,呵呵。。。

愿望看似不大,但是小愿望能有大高兴,才是幸福的人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