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注塑发泡PP挤出发泡工艺指南

标签:
泡沫塑料发泡剂气泡挤出机泡体杂谈 |
分类: 塑料工艺 |
以PP料为基本成分,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填充大量气泡,即可得到聚丙烯泡沫塑料。与纯塑料相比,它具有密度小、比强度高、能量吸收能力强、隔音隔热性能好等一系列特点,已在交通运输、军工、航空航天、日用品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如制作各种座垫、衬垫、床垫、梳芯、保温隔热材料、包装材料、防撞防震材料、装饰材料及建筑材料等。
在PP挤出发泡的四个过程中,首先要保证聚合物/发泡剂形成均相溶液,并建立足够高的挤出机机头压力以抑制发泡体系在挤出口模附近提前发泡;随后发泡体系要经过成型机头进行快速的成核和增长,这一过程中要保证诱发更大的过饱和压力和更快的过饱和压力降,以尽可能地同时形成大量的气泡核。在增长过程中,合适的机头温度对于增长气泡的稳定和最终制品发泡倍率的控制非常关键;而在定型固化阶段,合理的冷却速率对于最终制品的密度和性能也有重要影响。因此,加工设备包括挤出机类型、螺杆构型、压力控制装置、发泡机头,如果使用物理发泡剂,则物理发泡剂的注入和计量以及工艺参数包括温度和压力等对最终发泡材料的泡体结构、密度、力学性能和热性能等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1
聚丙烯泡沫塑料的成型
根据泡沫塑料发泡成型中发泡动力的来源,一般可分为机械发泡、物理发泡、化学发泡三种类型。机械发泡是借助于机械的强力搅拌,使气体均匀地混入树脂中形成气泡。物理发泡则是借助于发泡剂在树脂中物理状态的改变,形成大量气泡。化学发泡是依靠发泡剂发生化学变化时产生气体使树脂发泡。PP发泡大多采用化学发泡,使用的发泡剂有偶氮二甲酰胺、偶氮二甲酸二异丙酯等;亦可使用氮气作物理发泡剂进行物理发泡。
PP泡沫塑料的发泡过程一般可以分为二个阶段:首先是在塑料熔体或液体中形成大量均匀、细密的气泡核,然后再膨胀成为所要求的泡体结构,最后固化定型将泡体结构固定下来,得到泡沫塑料。 PP泡沫塑料常用的成型方法有挤出、注塑及模压成型等。
挤出成型是PP泡沫塑料成型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一般的异型材、板材、管材、膜片、电缆绝缘层等发泡制品都采用挤出成型。挤出成型过程中可以采用物理发泡或化学发泡两种发泡方法。物理发泡主要采用一些碳氟化合物及其混合物,以及其它的低沸点液体,另外,直接注入气体的物理发泡法也在PP泡沫塑料的挤出成型过程中得到应用。影响挤出成型发泡的工艺参数主要包括:挤出压力、挤出温度、物料在挤出机中的滞留时间、口模轴向压力等。一般来说,随着挤出压力的增加,泡孔尺寸减小,泡孔数量增加;高质量的发泡体只是在较窄的温度范围内才可能获得。熔体温度越高,聚合物熔体强度越低,泡内的发泡压力就可能超过泡沫表面张力从而使泡体破裂。必须根据特定的聚合物体系进行优化,确定一个适宜的发泡温度。延长物料在挤出机内的滞留时间,会使气泡的数目增加。
在PP挤出发泡中,泡沫结构受到熔体结晶的影响,在挤出机头处进行固化定型。因此,挤出机头处PP的结晶温度非常重要,如果结晶发生在发泡的早期,即发生在溶解的发泡剂刚扩散出熔体而进入成核的气泡,那么较早的固化将使推动气泡增长的气体量不足,气泡增长的动力不够,影响发泡倍率和最终制品的密度;如果结晶的速率过快,也将造成上述情况的发生。而如果保持很高的机头温度,结晶时间较长,则气体向外扩散逃逸的几率增大。因此,合适的结晶温度和结晶速率对于PP的挤出发泡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