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士兵突击

(2015-09-19 16:00:39)
标签:

对越自卫反击战

老山血战

突击队员

纪实

杂谈

分类: 世事杂谈

      士兵突击

 

 

     “1985年123日,我见证的战友们凯旋归来的时刻,在高亢的广播和鞭炮声中,我没有看到一张笑脸,凯旋门下没有欢笑,有的只是无尽的泪水!”

        这段话出自于战地记者李玉谦,在1985年12月,他见证了中越之间的一场血战,见证了共和国年轻而英勇的战士们是如何舍命而战,如何奉献出他们年轻的生命。那是一场血与火的真正考验,那是一场真正的士兵突击!

         1985年的老山,潮湿闷热的天气让人感觉压抑,而比恶劣天气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前线那无时不在的死亡气氛!除了随时可能会摸上来的越军特工,还有雨后随泥水流淌无处不在的地雷,它们是最可怕的隐形杀手。在敌我之间短兵相接的日子,有些老战士没有伤亡在战斗中,却被这些杀手无情炸断了双腿,而越军所控制的968高地,更是老山上越南的一颗毒牙,时时刻刻威胁着我军的安全!

        为了拔去968高地这颗毒牙,1985年12月 2日,一场攻坚战开始了!在“双大功七连”孙兆群副连长的计划和率领下,一支突击队即将出发,在这支平均年龄还不到二十岁的突击队中,最小的突击队员竟只有一十七岁,就是这帮被越军轻蔑的称为娃娃兵的中国军人,凭着自己一腔热情,报国一腔热血,在战场上谱写了一首让人为之动容的青春壮歌!

        当为了转移越军注意视线的一轮佯攻炮火电闪雷鸣之后,第一攻击波次分队长孙卓诗第一个跃出战壕,冲向越军防线,猝不及防的越军被突击队打个措手不及,在激烈战斗过后突击队顺利拿下阵地,而老兵孙卓诗居然毫发无损!同属于第一攻击波次的十七岁火箭筒手高俊忠与其副射手吴明玉并未按计划撤下阵地,而是继续往前攻击越军火力点,为第二攻击波战友开路,在此后的战斗中吴明玉献出了年轻的生命,高俊忠身上的迷彩服溅满他的鲜血。从火线上退下后,他痛哭失声,负疚于未将自己的副射手活着带回,甚至一度怀疑当初坚持攻击的正确性。

       突击队长孙兆群率领第二梯队再一次向越军发起猛烈冲击,接下去的战斗是残酷的,回过神来的越军所有暗藏火力点一起开火,老山山脊硝烟升腾,枪炮声喊杀声混成一片!在这场激烈而血腥的战斗中,实习排长陆军胸腔被子弹穿透,造成严重的肺积水被抬下了战场,与他一起的大个子士兵公衍进拉响了光荣弹与越军同归于尽,公衍进牺牲了,身后舍下的却是自己的老父和盼其回归的未婚妻,他的尸体后来由十八岁的火箭筒手马军背回,当时公衍进遗体上已被炸出一个大洞,血如盆倾,让观者无不为之动容落泪。

        但无论当时越军如何疯狂,共和国年轻的勇士们依然勇往直前,杀出一条血路,直到拿下968高地,这是一路洒下无数英雄鲜血的胜利之路,胜利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火箭射手高俊忠和战士蒋平所在班九人之中只有他俩生还。在胜利的一刻,十九岁的战士李福启却被弹片削去了半边脑袋,被抬下昏迷3个月后奇迹般复生。最让人感动的是十七岁的小战士顾克路,他在双腿被炸断之后血流如注,但仍咬牙坚持为战友开路,接着又炸毁一个隐秘的火力点,在这场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中,这位小战士表现出顽强的战斗意志和惊人的毅力,他拖着半截残腿仍艰难爬向另一个火力点去爆破,在完全失去意识之后,他还紧扣扳机向敌人射出所有的子弹。年轻的顾克路牺牲了,却仍保持着持枪射击的姿态,战友们怎么也无法把他持枪紧扣扳机手指拿开,亲眼目睹此幕的队长孙兆群,再也忍不住号啕大哭。而这时他也已是身负重伤,在被战士们抬回的归途中,为了避免战士伤亡,他坚持自己身处危险的山脊,一路将其抬回的战士周国清和刘福民,却在回到阵地后牺牲于越军的炮火。

        在这样一场后来被称为“12.2战斗”战斗中,“双大功七连”突击队以牺牲十一人的代价,击毙越军八十七人,圆满完成了预定战役目标! 在这场交织着生死血火的战斗中,这群年轻的战士经受起了战争的考验,他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让人永生难忘。请让我们记住这些英雄的名字:顾克路,公衍进,吴明玉,周国清,刘福民...  .... ... ...

       战争考验着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残酷的战争同时也能净化人的灵魂!

       当勇士们从战场回归,在欢迎的人群中,他们却泪落如雨,让当场拍摄的记者大为感概,于是写下了本文开头那一段文字。

       今天这已是一场远去的战争,但我们理应看到战争中我们年轻战士表现出的人性光辉,还有生还勇士对战争的反思,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已他们的生命如影随行。在他们的生活中,各自不同的表现即有人性光辉的继续闪耀也有个人对战争和生命的重新解读:

        死去的烈士中事迹最为感人的是年龄最小的顾克路,这个平时话语不多的少年,是自己再三要求才加入突击队,在战斗中表现出最英勇无畏至死方休的战斗精神,这精神让每个人都震惊而感动,他的父亲参加过抗美援朝,老人在儿子死后又替他交纳党费,并让小儿子继承遗志,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

        同样牺牲得壮烈无言的是公衍进,在他身后,他的未婚妻一直以儿媳的身份照顾他的父母双亲,即使改嫁后也是坚持如故!表现出了传统中国女性最美的品质!

        请原谅我已无法再去一一诉说每位烈士的身后之事,那包含着太多现实的无奈与叹息!

        而活着的空击队员们,他们同烈士一样在国家需要的时候,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做出了选择。当硝烟散去,他们同样主动或被动的接受了这样或是那样的生活选择:

        第一个冲出战壕的孙卓诗如今已在城市扎下根,对于自己的生活,他很满意,只是再也不愿意观看任何有关于战争的影视节目,也不愿对过去的战事再作回忆,但我相信所有经历过那些的人都能理解他今日的行为。

        将公衍进遗体背回的火箭筒手马军在经历了四年的下岗生活后,如今就职一处街道办公室,他已对生活和工作别无奢求,只是每年12月2 日静坐家中,以此方式纪念死去战友。

        而被弹片削去半个脑袋,昏迷三月最终从死神手中逃脱的李福启(当年19岁)在创造了一个生命的传奇之后,如今对于自己仍然活着都表现出一种莫大的满足。

       高俊忠在那场恶战中全身而退,却又在非战时让地雷炸去了一截小腿,他退役后做了一名保安,在他的新婚之夜,妻子因突见丈夫残肢而受到刺激,日后经常需要医生心理辅导治疗,这成为他平静生活惟一的隐患,而他身残志不残,仍坚持锻炼并经常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惟一一句为自己辨解的话是:“我之所以哭,不是因为懦弱!”

        孙兆群成为战后惟一一名在部队服役的军官,作为当年的的突击队长,他以兆群儿名义将自己参战一年工资1300元分别寄给16位烈士家属(另五位是在其它战斗中阵亡)。而后他毅然以儿子身份承担起照顾烈士家庭的责任,为他们解决生活的困难直至养老送终。作为突击队长,他当然希望自己手下每一位战士能活着回来,但在残酷的战争中这绝无可能,谁也不知道谁会为国献身。而他作为主官,作为活着的突击队员,他认为自己有责任照顾好这些牺牲战士的父母,他这样想,也这样做了!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军人的铮铮誓言!当年的孙连长在任何时代都无愧于模范军人的典范!

       烈士已去,生者同悲!为国而战!勇士无悔!

       在中越战争中大大小小这样的战斗不计其数,“12.2战斗”是老山前线所有战斗的成功战例之一,它即包含所有战争残酷的缩影,也体现出战争中最真挚的战友之情,同样为国捐躯事迹感人的战斗和战士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不灭的精神已凝聚在这次经典的战斗之中,这是中国的兄弟连故事,这是中国勇士的士兵突击精神!

       但最后我还得很遗憾说,在昔日的边境战场,我们年轻战士曾经浴血奋战拿下的国土,最后有一部分今天却因为政治的原因,仍然成为越南的土地。当一些老战士想去原战场祭奠长眠于此的战友时,却只能远远观望仰天兴叹!对此我非常理解,感同身受!因为这样的结果,事实上已让烈士的功绩今天看来已化为泡影,英雄儿女的牺牲的生命也似乎毫无价值!同所有人一样对此我也抱着深深的无奈和遗憾!

       但勇士们应该知道,他们在战场上表现出对祖国的忠诚英勇,会永远为世人所铭记!

       他们的忠诚奉献精神,即使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依然会让人肃然起敬,在勇士的光辉之下,任何时代的沉渣污浊都将无处遁形,各路妖魔鬼怪都会自愧形秽,这是人间的正气!这是民族的精神!无论何时何地,这种精神都会永远闪耀着夺目光辉!

 

                                                                                   ----------------------------巴哥观《生死连》有感

 

以下图片来源于12.2战斗纪录片《生死连》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士兵突击
                           向为祖国而战的勇士们致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